第1个回答 2014-02-18
九品中正制,大发展与晋朝,但直到现在,依然影响着我们的人才选拔。再往前就是孝廉、乡绅举荐等方式。
第2个回答 2014-02-18
先秦:世卿世禄制(官爵世袭,至战国时期因形势需要而出现松动,推荐、自荐出仕的甚多)
汉代:察举制、举孝廉(由各地长官推荐)
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曹魏陈群所创,论门第出身,遂形成世家大族政治)。
第3个回答 2014-02-18
最早教育由贵族把持,有知识的全是贵族,直接从贵族子弟中选拔,世袭。后来孔子采取有教无类之后,民间的知识分子逐渐多了起来,这些知识分子通过游说贵族、君王,成为门客、幕僚的途径逐渐进入朝廷,但主要的途径还是世袭制。再往后到汉朝出现了察举制,由官员推荐,以及后来的举孝廉、九品中正制都可以归于察举制。但易被世家大族操控,使得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到了隋朝就出现了科举制,沿用至今。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纳资及其他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以后,我国古代官吏选用又分别出现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滥觞的科举制。
察举也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汉代察举的标准,大致不出四条,史称“四科取士”,《后汉书•百官志》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三国时的曹魏御史大夫陈群制定和推行了“九品中正制”。在朝官中推选有声望的人担任各州、郡的“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向吏部举荐。
希望有助于你的问题研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