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丽妃
唐玄宗开元年间始置,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以为三夫人,正一品。宋代未置,金制基本沿用唐制,贞佑后之制,贵妃下有真妃,淑妃下有丽妃、柔妃,始有丽妃封号。明代有此封号。
清代,圣祖康熙定制,皇后以下,有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其余贵人、常在、答应均无定数。贵人以上均加称号,有贤、德、和、静之类。亦有此封号。
2、德妃
北周时,有此封号。
唐代,与贵妃、淑妃、称三夫人,位于皇后之下,九嫔之上,相当于正一品。
宋、辽、金、明、清各朝亦有此号。
附 唐代后妃建制,皇后,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九嫔(昭仪,昭容,昭嫒,修仪,修容,修嫒,充仪,充容,充嫒),二十七世妇(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八十一御女(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唐玄宗时改为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
3、贵妃
贵妃,皇帝妃嫔封号之一。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于孝建三年始设,地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其中唐玄宗初年曾停置,旋恢复。渤海称王之妻为贵妃,则相当于中原各朝皇后。明成化年间,明宪宗在其上另设皇贵妃,位降一等。清代沿用。
扩展资料:
古代封建时期,较高等级的人物受封之后都有“封号”,如明太祖宁妃的封号是“宁”,宣统帝时端康皇贵妃(原光绪帝瑾妃)的封号是“端康”,唐朝的黄国公李霭的封号是“黄”,等等,不胜枚举。接受封号表示接受御封并有正式地位。
在古代后妃封号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皇帝钦定的,如皇后以及清朝的皇贵妃的封号,还有太后、太妃们的封号,通常情况下,她们的封号由两个或两个字以上组成;另一种情况是妃、嫔等级制度中固有的名号,也属于“封号”。
像唐初的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这四个固有皇妃等级的封号(同时也是名号)分别是“贵”“淑”“德”“贤”。
入宫的妇女被封为贵人、嫔妃后,为相互区别,便在其级别前冠以一个美好的字,连在一起作为封号,从皇太后到太监都可以唤唤。
清朝宫廷的嫔妃分为皇贵妃、贵妃、妃、嫔及贵人、常在、答应等级。为表彰或相互区别等原因,在给妇女们封位以后,要在位前加号,这些号一般都很美,带有女性的特点,如珍、贞、瑾、淑等,所以看起来极像女性的名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丽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