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
铁凝,女,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57年9月生于北京。
祖籍河北赵县。父为油画及水彩画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铁凝为长女。
1975年高中毕业,因酷爱文学,放弃留城、参军,自愿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该小说是铁凝高中时的一篇作文,后被认为是其小说处女作。
新当选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祖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现居石家庄,先后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央候补委员。代表作:《大浴女》、《永远有多远》、《第十二夜》等。
著名作家铁凝近年在创作上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一口气写作出版了十多本中、长篇小说。她觉得,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不变是可怕的。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积极求变是一个作家应有的心态。但变中也应有一些不变的东西:
"对我来说,不变的是对人的生存、心灵的关注,是对生活不疲倦的体贴和更深刻的理解。"
在这样的体贴和理解里,人们看到了从早年的香雪到近年的白大省、尹小跳等一系列个性特异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
在当代中国文坛,像铁凝这样执着于中国城乡女性生存状况的作家并不为多。而乡村妇女题材占到铁凝作品总量的三分之一,这在当代女作家中更是个异数。那些坚强勤劳却又茫然麻木的农村妇女,那些在重重羁绊中碰撞挣扎的职业女性,那些在诸如时尚、广告、"妇女大会"等刻意张扬女性的旗帜下对女性的遮蔽和排斥,似乎永远在铁凝的笔下静静地呼唤、无声地催促着。
"女性是我永远的主题。"希望能有一种超越纯粹女性和纯粹男性的"第三视角"的铁凝直言不讳。
铁凝是中国文坛一道朴质而多彩的风景。中学时代的她就做着作家之梦。父母曾经试图在绘画抑或音乐上对她施加影响。然而她的敏感的天性以及对语言文字的天生的领悟力,使她觉得更适合于选择后者这种表情达意的方式。
读高一时她下乡劳动20天,回来后便有了写满两个作文本七千余字的作文:《会飞的镰刀》。他的父亲看了说你还挺是个人物,那就找个人帮你看看吧。于是就领她走进了当时赞栖保定莲池一隅斗室的徐光耀的家。她说,当时徐光耀是个多大的作家呀,我不过是个小中学生罢了。我怀揣着那两本小作文本,像个小可怜似的跟在父亲屁股后面。徐光耀光和父亲说话,几乎没理我,我就觉得特受冷落,心里特悲哀。临走,他问我有什么事,我赶紧把皱巴巴的作文本掏出来说,我写了篇作文,我给你念念?他说不用不用,你放下吧,我得慢慢看。出了他的门,看着他住处几丛不死不活的竹子,便老觉得他住得似乎是聊斋,心里便压抑的不行。第二次是我一个人摸去的。见面他便说:没想到!没想到!你不是问什么叫小说吗?这就是小说。这都不用改,赶快寄出去吧。于是铁凝一下子就觉得天也蓝了,地也宽了,这聊斋一样的地方也可爱了。
一九七五年铁凝高中毕业,她记着徐光耀的话:当作家就要深入生活。她要深入生活,当作家。本来她面前有许多路可走,放着阳关大道她不走,却执意走进了乡间的羊肠小道。她这是自讨苦吃。苦就苦吧,苦中自有乐,乐在吃苦中。这一去就是四年。她说,至今我也不后悔。铁凝应该庆幸当初自己的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这四年就没有今天的铁凝,没有她的《麦秸垛》《棉花垛》《青草垛》,没有她的《埋人》。没有她的《来了,走了》《灶火的故事》,没有《村路带我回家》,甚至为她带来最初声誉的《哦,香雪》以及《草戒指》。是艰苦的生活造就了文学的铁凝。
http://www.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5016414/A7330.html参考资料: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