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体系独特
中医养生理论,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机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并用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而确定了指导养生实践的种种原则,提出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广起居有常”,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易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2.以和谐适度为宗旨
养生保健必须整体协调,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贯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间,事事处处都有讲究。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和谐适度。使体内阴阳平衡,守其中正,保其冲和,则可健康长寿。例如,情绪保健要求不卑不亢,不偏不倚,中和适度,又如,节制饮食、节欲保精、睡眠适度、形劳而不倦等,都体现了这种思想。晋代养生家葛洪提出“养生以不伤为本”的观点,不伤的关键即在于遵循自然及生命过程的变化规律,掌握适度,注意调节。
3.全面调养与辨证施养相结合
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健康是指人的躯体、精神与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因此养生实践活动应该伴随着我们生命过程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审因施养,才能达到目的。中医养生一方面强调从自然环境到衣食住行,从生活爱好到精神卫生,从药馆强身到运动保健等,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的防病保健。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按照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反对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而是针对各自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体现中医养生的动态整体平衡和审因施养的思想。历代养生家都主张养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全面配合。例如,因年龄而异,注意分阶段养生;顺乎自然变化,四时养生;重视环境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注意环境养生等。
4.适应范围广泛
养生保健是一生相伴,长期实践的活动。人生自妊娠于母体之始,直至耄耋老年,每个年龄阶段都存在着养生的内容。人在未病之时,患病之际,病愈之后,都有养生的必要。不仅如此,对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人也都有相应的养生措施。因此,养生学的适应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进行全面普及,提髙养生保健的自觉性,把养生保健活动看做是人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