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将官职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地方上的武将官职有哪些?他们的等级如何划分?如何获得擢升?
他们有没有自己的府邸,或者只是在自己的驻扎营地里生活,随时可能迁走?他们的地位相较文官如何?
如果前方有军情的话,有可能调度他们去参与吗?

问题有点杂乱,拜托各位大人了……

唐朝武将官职等级:

1、无品级:兵马大元帅 、兵马副元帅

2、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3、二品:辅国大将军、镇军大将军

4、三品: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怀化将军、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归德将军

5、四品:忠武将军、壮武将军、怀化中朗将、宣威将军、明威将军、归德中朗将

6、五品:定远将军、宁远将军、怀化朗将、游骑将军、游击将军、归德朗将

7、六品:昭武校尉、昭武副尉、怀化司阶、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归德司阶

8、七品:致果校尉、致果副尉、怀化中侯、翊麾校尉、翊麾副尉、归德中侯

9、八品:宣节校尉、宣节副尉、怀化司戈、御侮校尉、御侮副尉、归德司戈

10、九品:仁勇校尉、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陪戎校尉、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

兵马大元帅和兵马副元帅为临时军衔只在战争时期授予,无品级,是出征军队主帅,征征结束立即收回恢复原军衔 。

扩展资料

武官发展历史:

唐代设有元帅、副元帅等战时最高统帅,宋有兵马大元帅,元有都元帅、元帅。

春秋时晋国以卿为将军,战国时始为武官名,汉代将军名号颇多,魏晋南北朝更繁,隋唐以后历代皆设有将军官名。

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皆设尉,秦汉时太尉、大尉、中尉地位颇高,以后带尉字的官员地位逐渐下降。唐代折冲府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明清时的卫士和八九品阶官称校尉,清代七品官中有正尉、副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军衔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3

古代武将的官职等级是以官品来划分的,不同官职都有不同的官品,正一品最大,从九品最小。

以清朝为例:

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一二三等子太尉。

从一品:内大臣、八旗都统、外省驻防将军、乌鲁木齐热河察哈尔都统。

正二品:左右翼前锋统领、八旗护军统领、八旗副都统、左右翼总兵外省驻防副都统、銮仪使、一二三等男、总兵。

从二品:散秩大臣、副将。

正三品:一等侍卫、冠军使、火器营翼长、步军翼尉、包衣护军统领、乌枪营总圆明园总管、前锋参领、护军参领、乌枪护军参领、骁骑参领、城守尉陵寝总管、圆场总管、黑龙江船驳水手总管、察哈尔总管、王府长史参将、一二三等轻车都尉、指挥使。

从三品:圆明园包衣营总、包衣护军参领、吉林参领、黑龙江参领、指挥同知、察哈尔参领、驻防协领、一等护卫、游击、宣慰使司宣慰使。

正四品:二等侍卫、云麾使、前锋侍卫、副护军参领、乌枪护军参领 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佐领、步军协尉、信驳总管、南苑总管 陵寝副总管、陵寝司工匠、圆场翼长、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

从四品:城门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察哈尔副参领、察哈尔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宣慰使司副使、宣慰使司宣抚使。

正五品: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将、步军校、监守信驳官、南苑门章京陵寝防御、陵寝管理烧造砖瓦官、分管佐领。

从五品: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乌枪护军参领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三等护卫、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宣抚使司副使。

正六品:蓝翎侍卫、整仪尉、亲军使、前锋校、护军校、乌枪护军校、骁骑校监造火药官、陵寝祭祀供应官、太仆寺马厂驼厂翼长。

从六品:委署步军校、内务府六品翎长、六品典仪、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城门使、盛京游牧正尉、太仆寺马厂驼厂固山达、七品廕监生、恩骑尉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盛京游牧副尉、七品典仪。

正八品:盛京养息尉左右翼长、八品廕监生、外委千总。

从八品: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圆明园副护军校。

正九品:各营蓝翎长、外委把总。

从九品:太仆寺委署固山达、额外外委。

扩展资料

各朝武将官职:

1、太尉

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高太尉指高俅。

2、司马

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3、大将军

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

4、参军

“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5、都尉

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0
清朝的官制是我国古代最为完备的,比较有代表性。官员品级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文武官员都是如此。但同一品级的文官要比武官更受重视,权利范围也更广泛些,所以总的来说武官地位是不如文官的。具体清代武官品级如下:

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首都卫戍司令。清代只有满族将领才能担任这个职务。
从一品——将军、都统、提督。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委员、陆军各军区司令、海空军司令的级别。

正二品——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副将。
大致相当现在的各集团军首长。

正三品——参将。
从三品——游击。
大致相当现在的师级领导。

正四品——都司。
从四品——城门领。
也许相当于团级吧,以下就不一一对比了。这只是大致的比较,不能与现在的级别一一对应。

正五品——守备。
从五品——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部千总。

正七品——把总。
从七品——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外委千总。
从八品——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外委把总。
从九品——额外外委。

这些武官都有自己设在军营内的住所,但三品以上才能称为“府”。他们也有另外的私宅(有些就设在府邸后面),但按规定在当值(值班)时只能住在军营里,不能随便外出。不过晚清军备废弛,也就没人管了。

这些武官都随下属的部队驻扎在各地,一般是比较固定的。如果发生战事,他们当然要按皇帝的命令率领所属军队参战,但一般不迁私宅。因为打完仗大多数还是要回原驻地的。如果要长期换防,也就不得不搬家了。

这些武官的出身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世袭的军职,如贵族子弟或父亲因公殉职,都可以被直接授予官职品级。第二种是科举夺魁而得官。科举分文武两种,参加武科举,考上进士以上级别者,可以授予武职。第三种是从士兵中选拔有才能的立功者,授予武官品级,也就是“行伍出身”。

清代早期的官场是很清廉的,武官都凭才能和战功来获得升职。即使贵族子弟,也绝没有无功受禄的事。但后期官场腐败,贿赂成风,武官升职的“渠道”也就很复杂了。

你这个问题内容实在太丰富,打了这么多字,累死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
  32、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干部。
  33、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34、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35、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6、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37、州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长。
  38、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39、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有朋友提出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40、典籍官。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图书馆馆长。
第4个回答  2019-12-19
清朝的官制是我国古代最为完备的,比较有代表性。官员品级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共十八级。文武官员都是如此。但同一品级的文官要比武官更受重视,权利范围也更广泛些,所以总的来说武官地位是不如文官的。具体清代武官品级如下:
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首都卫戍司令。清代只有满族将领才能担任这个职务。
从一品——将军、都统、提督。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委员、陆军各军区司令、海空军司令的级别。
正二品——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副将。
大致相当现在的各集团军首长。
正三品——参将。
从三品——游击。
大致相当现在的师级领导。
正四品——都司。
从四品——城门领。
也许相当于团级吧,以下就不一一对比了。这只是大致的比较,不能与现在的级别一一对应。
正五品——守备。
从五品——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门千总、营千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