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衔是什么?

跪求

军衔,是指缀在肩章或领章等处的等级符号,表明军人社会地位和军事级别的称号。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政治和专业素质、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每个军人的衔称。军衔是区分军人等级、表明军人身份的称号、标志,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通常由将官、校官、尉官、准尉、士官、士兵构成其等级体系,有的国家还设有元帅。以置于肩、领或袖、帽等处的专门徽章符号,标志军人的军衔等级和所属军种、兵种及专业勤务。
军衔的种类,按其性质,可分为正式军衔、临时军衔和荣誉军衔;按兵役,可分为现役军衔、预备役军衔和退役军衔。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军衔是军人的终身荣誉,非经法律判决不得剥夺,具有一定功绩的军人退役后,在规定的场所有权着佩带军衔符号的军服。实行军衔制度,有利于提高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方便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
军衔制度是国家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与国际接轨,同时要适应本国国情。各国军衔的形式大同小异,通常以将、校、尉、士、兵构成其等级体系,其等级设置数量的多少不一。当今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军衔制,大致有“西方型”、“东方型”和“东亚型”3种。“西方型”,又称“西欧式”军衔制度,使用范围最广,“东方型”军衔制度源自苏联。
军衔制度最早产生于西欧一些国家的雇佣军中。15世纪末,雇佣制成为西欧各国组织军队最普遍的形式,雇佣军成了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恩格斯在总结西欧的这段历史时指出:“封建的军队不再存在了,新的军队开始由大批雇佣军编成,因为封建制度的瓦解获得了谁出钱就为谁服务的自由。”起初的雇佣军只有连的编制,如法国查理七世1445年建立起的常备雇佣军,只有15个连。以后,连便成为雇佣军的基本组织,若干个连组成一个团,团是当时的最大编制。团的数量增多以后,由国王或他指定的首领对各团实施指挥。指挥连的首领称作“上尉”,指挥团的首领称作“上校”,团以上的指挥首领称作“将军”;上尉的副手称为“中尉 ”,上校的副手称为“少校”;协助上尉与连队士兵联系的人,称为“上士”、“下士”等。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等价交换”、“平等权利”的原则,也反映到军事领域,刺激着军队产生了一种按劳绩战功获得军队官职的强烈愿望。他们要求建立一种出多少力获得多少报酬,打多大胜仗得到多高地位的制度。这种要求也符合新型资产阶级使用这些阶层的力量,来共同反对封建领主的政治利益,逐步地被统治者所接受。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这些平民出身的指挥官和管理人员,虽然都是在战斗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但是他们没有像以前军队中的贵族那样,具有保障自己身份的爵位和头衔,一旦离开工作岗位就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了。于是,他们迫切希望设立一种与其军职相对应的军队阶位称号,来保障自己的社会地位。统治者为了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满足其利益要求,便逐渐地把他们所担任的职务名称,演变成为一种头衔,称为属于自己的个人称号。而职务则用连长、团长、副连长、副团长等称谓来命名。从而形成了军队职务与军衔相对应的两大体系,每个职务台阶与军衔等级的对应关系也相对地固定下来,这就是连长对应上尉,团长对应上校。这种对应模式相沿几百年,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历史传统。这种传统,至今在某些地方仍留有历史的痕迹,例如现在德文中的上尉与连长仍然不分,用同一个词“Hauptmann”来表示。
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和战争的扩大,各国军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军衔等级也随之往上增加。西班牙、法国出现团的编制后,不久在瑞典出现了旅的编制。瑞典1523年摆脱丹麦的控制宣布独立以后,古斯塔夫·瓦萨被拥为王,他依靠雄厚的国力,建立起一支三万人的军队,为了摘掉本国军队“西班牙式陆军”的帽子,对整个部队的组织体制作了较大改革。实行火枪兵与长矛兵混合编制,150人编一个连,四个连编一个营,八个连编一个团,两至四个团编一个旅。规定连的指挥官是上尉,团的指挥官是上校,旅的指挥官是将军,成为较早出现“旅将军”的国家。
法国到了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初的路易十四时期,陆海军总兵力发展到45万人,成为欧洲的军事大国,部队的编制由旅发展到师,“准将”、“少将”成为旅和师指挥官的军衔称号。至今法文的准将、少将两词,还是用旅、师各加将军二字组合而成(General de hrigade、General de division)。
目前军衔主要分为“西方型”和“东方型”,以及“东亚型”。
军官军衔主要包括将校尉三级。西方型军衔中将级军衔主要包括上将、中将、少将、准将(英联邦国家准将是独立的一级,不属于将级军衔)。东方型将级军衔以苏联为代表,主要包括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东亚型军衔以旧日军为代表,包括上将(日文写作大将)、中将、少将三级。
校级军衔世界上基本分为上校、中校、少校。只有中国、朝鲜、越南和摩洛哥设有大校军衔。
尉级军衔主要分为上尉、中尉、少尉。东方型军衔还包括大尉军衔。准尉军衔各国规定千差万别,有归入军官军衔的,也有归为军官和士兵之间的过度军衔的,也有归入士兵军衔体系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01
军衔一般分为帅、将、校、尉、士官、士兵6等。(部分国家不设元帅级别),每级再细分数级。军衔制度的意义,主要是有利于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方便部队的指挥与管理,促进正规化建设,对国际联盟作战和军队间交往也具有重要作用。

简单的讲,均线可以理解为级别~
第2个回答  2009-06-25
军衔是指军队中对不同职务的军人授予的等级称号,军衔将军人的荣誉称号、待遇等级和职务因素融为一体,使其兼有调整部队指挥关系和调整个人利益关系的两种功能。军衔分为永久军衔和临时军衔两类。一般称军衔是指永久军衔。

军衔一般分为帅、将、校、尉、士官、士兵6等。(部分国家不设元帅级别),每级再细分数级。军衔制度的意义,主要是有利于提高军人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方便部队的指挥与管理,促进正规化建设,对国际联盟作战和军队间交往也具有重要作用。



发动战争的指挥阶层-国家元首

o 大元帅/特级上将(部分国家设)
o 元帅/五星上将(部分国家设)
o 军兵种主帅(苏联特有)
o 次帅(朝鲜特有)

将(将军)

军队高级军官

* 大将/一级上将(部分国家设)
* 上将/二级上将
* 中将
* 少将
* 准将(部分国家无设)

抗日战争

* 军长
* 师长

校尉级

中层军官

* 大校(部分国家设)
* 上校
* 中校
* 少校

* 大尉(部分国家设)
* 上尉
* 中尉
* 少尉
* 准尉(部分国家无设)

抗日战争

* 旅长
* 团长
* 营长
* 连长

士兵级

低层兵员

*
o 军士长(或称士官长)(排长-抗日战争)
o 上士
o 中士
o 下士
o 上等兵
o 一等兵
o 二等兵/列兵

参考资料:wiki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6-21
第4个回答  2019-02-10
就是等级什么样子你可以去官方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