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隋炀帝大修运河
隋唐固然建都长安,可是一向在建造东都洛阳,最出格的是隋炀帝,大运河修通之后,来自其他地域的粮食,绵绵赓续的运往洛阳,可是西安就不行了,没有运河,并且隋唐时代西安地域农业出产也下降,从史书中可以看到,西安附近的居民有的要出去乞讨,隋书唐书中都有记实。以是唐朝许多时代,帝王是栖身在洛阳的。
西安一带,农产物生产入不敷出,成为制约西安成长最大的障碍,而运河的开通,让洛阳开封的交通地位得到提升,所以洛阳开封一带,代替了西安的位置。
第二,战略位置
西周,秦汉,三国两晋时代,异族入侵都是从西北过来,可是唐朝之后的首要威胁来自东北方,先是契丹族崛起,打压北宋,末了北宋是被来自北方的金朝所灭,南宋和金朝又被来自北方的蒙古所灭。
金朝和元朝都建都北京,明朝为了抵制来自北方的威胁,也迁都北京皇帝守国门,代替明朝的清朝同样来自北方,以是天然已经持续三代成为都城的北首都,成了清朝的首选。
总体上来说,中国古代建都的规律是从西往东,从南往北。建都西安的都国力强势,建都洛阳的守旧,建都南京的偏安一方,建都北京的武力强大。
西安在我国都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自周以来共有13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因此也被称为“十三朝古都”。但自唐朝覆灭之后就再也没有统一王朝在西安定都了,原因更是众说纷纭,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地理决定论。
长安(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有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后被嫁接给了成都)的美称。而曾经定都长安的统一王朝比如周秦汉唐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强盛的王朝,四周均有重要关隘防守,但随着人口的增长,东部函谷关的经济劣势逐渐显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太方便的道路交通在阻止向西进犯敌人的同时也阻挡了运入关中的粮食。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也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增长,而长安作为都城人口早已上百万,但关中地区经过近千年的开发,在农业社会已经达到了极致,生产的粮食已经不能满足人口日益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可以说关中地区的衰落也是唐朝推行两都制的一个原因。关中地区东部的函谷关虽然具有非常大的战略价值,但在和平时期也是阻碍物资交流的一个重要关隘,由于长安没有和外部联通的漕运,粮食运输只能靠陆路运输,往往不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
而904年军阀朱温的一场大火使长安成了一片废墟,成了导致长安不能做都城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随着唐朝经济重心的南移和京杭大运河的投入使用,南方的经济逐渐超过了关中地区,长安的繁华已经不如往日。与此同时中原地区的开封、洛阳、大都由于交通四通八达和便利漕运逐渐取代长安的都城地位,所以之后的朝代多在上述地区定都,自此长安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