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05-11-19
疾医《周礼.天官》记载,周代分医学为四科,即「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疾医相当於现在的内科医生。疡医是治疗肿疡、溃疡、金疮,折伤等外科疾病的医生。参见「疾医」条。食医相当於现在的营养医生。参见「疾医」条。带下医最早见《史记.扁鹊列传》。带下指腰带以下或带脉以下的部位。妇女 多「带下」病,所以古代称专门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医生为带下医。
十三科指我国古代医学分科。元代、明代的太医院都把医学分为十三科。元代十三科分为大方脉科、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禁科。明太医院的十
三科是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咽喉、伤寒、接骨、金镞(音促)、按摩、祝由等科。
唐代四科唐代「太医署」分医学为四科。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
在医科中又分为体疗(内科)少小(小儿科)、疮肿(外科),耳目口齿(五官口腔)、角法(拔火罐疗法)等四个部门。
宋九科宋代太医局分医学为九科,即:大方脉、风科、小方脉、疮肿兼折伤, 眼科、产科、口齿兼咽喉科、针兼灸科、金镞兼书禁科,故称宋九科。
清代九科清代太医院内医学分科很不一致,有分为五科的,也有分为十一科的。清代九科是指十八世纪时分医学为大方脉、伤寒、妇人、小方脉、疮疡、眼科、口齿咽喉、针灸、正骨等而言。
大方脉我国古代分科的一种,是专门治疗成年人的疾病的,相当於现在的内科。
小方脉(少小)「幼科」的别称。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是专门治疗小儿 疾病,相当於现在的小儿科。也有称小儿科为「少小」。
风科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宋代设风科仅次於大方脉,有学生八十人。风科的 范围包括各种因「风」邪所致的疾病。
金镞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是指专门治疗刀、枪、箭伤等战伤的一门科学。
妇人在医学术语中,妇人是指古代治疗妇女病的专科,又称「女科」。相当於现在的妇产科。
东医 韩国、越南等国对中医的称谓。远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医学与韩国和越南等国家的医学已互相交流,西元十七世纪初,韩国出版的医学巨著名为《东医宝鉴》,韩国设有专门研究机构:东医研究所。越南设立东医研究院 ,并出版有《东医杂志》。
汉医 日本人对中医的称谓。或称「汉方医学」。我国医学传入日本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两国医学交流不断发展,日本研究汉医的著作比较丰富。现在日本还有不少研究汉医的学术团体,如全日本汉方医师联盟等。 还出版了不少汉方医学杂志,如《汉方之临床》,《汉方医药》等。
太医 一种医生职称。即太医院的医生,是专为帝王和宫廷官员等治病的。
御医 一种医生职称。是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
世医 我国历来有不少医生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的,人们称这样的医生为「世医」。古代人多相信世医。
大医 对道德品质和医疗技术都好的医生的尊称。
铃医(走方医) 在以往,有很多周游於广大农村,具有一技之长的医生,由於他们以串铃招呼病家, 故名。这些人的医术大多来自师傅口授,每有独到之处。往往以少数草药和简便的医疗方法治病取效 。但也混杂看一些借医行骗的人。
巫医 用画符,念咒等迷信方法(也有兼用一些药物者),以驱除鬼神作祟,作为治病手段的职业者。巫的产生较早,距今约三千多年以前的我国商周时期,由於生产的发展,出现了掌握技术知识的人物之中即为「巫」。巫能医治疾病,还能歌舞,代鬼神发言,只有官吏才能用巫法治病。甲骨文中的有关记载,可以说明当时医疗活动的情况。到战国时期,民间医生已比较普遍了,扁鹊(秦越人)首先提出「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的主张,但由於医药发展的限制,骗人的巫医还是长期的存在。
郎中 古代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见宋.洪迈《夷坚志》)。这种称号在南方某些地方沿用至近代。
大夫 清以前太医院长官的职位相当於大夫,因此,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 大夫。北方人习惯称医生为大夫并沿用到现在。见洪迈《容斋三笔》。
医工 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医工一词最早见於《内经》一书,汉代设医工长,是主管宫廷医药的官名。唐代有医工,针工和按摩工,咒禁工,职位在医师,针帅和按摩师之下,而在医生,针生和按摩生之上。
上工 古代对技术精良的医生的称谓。对能称得上为上工的有一个具体的要求,即在疾病还未发作的时候,或虽已发作而尚未发展以前,能早作诊断和予以防治,而且要求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治愈率。
中工 古代对具有中等医疗技术的医生的称谓。其技术不如「上工」精良,但此 「下工」高明。在治疗疾病上要求有百分之七十的治愈率。
下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不高明的医生的称谓。由於医疗知识水准低,没有掌握防治疾病於未发作的技术,往往等到疾病已经十分明显的时候才能诊断治疗,而且治愈率只有百分之六十。
良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精良的医学家的称谓。
法医 《礼记.月令》中有「瞻伤」,「视折」.「审断」等,是古代法庭检验伤死案件的简单记载。 五代时的《疑狱集》(公元 951年),和凝父子所著,系现存最早的法医著作。宋代有《内恕录(著者佚名),《折狱龟 鉴》(郑克著於公元 1200 年),《棠阴比事》(万荣著於公元1213 年 )等著作。南宋时采用《检验格目》和《检验正背人形图》,丰富了法医学的内容。后来宋慈采取《疑狱集》,《内恕录》等书的精萃,结合当时在法医学上的新经验,编成《洗冤录》(公元 1247 年),包括人体解剖,尸体检查,现场检查,鉴定某些机械死伤原因,当时的各种毒物及急救解毒的方法等, 此书为古代法医名著,对国外亦有较大影响。
兽响 专治牲畜疾病的医生,见《周礼.天官》。现存的兽医书,有著者佚名的 《安骥集》(公元 906 以前? 唐.贾诚重校)、明.喻仁、 喻杰的《元亨疗马集附牛经,驼经》等
第2个回答 2005-11-17
疾医《周礼.天官》记载,周代分医学为四科,即「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疾医相当於现在的内科医生。疡医是治疗肿疡、溃疡、金疮,折伤等外科疾病的医生。参见「疾医」条。食医相当於现在的营养医生。参见「疾医」条。带下医最早见《史记.扁鹊列传》。带下指腰带以下或带脉以下的部位。妇女 多「带下」病,所以古代称专门治疗妇产科疾病的医生为带下医。
十三科指我国古代医学分科。元代、明代的太医院都把医学分为十三科。元代十三科分为大方脉科、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祝由科、禁科。明太医院的十
三科是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咽喉、伤寒、接骨、金镞(音促)、按摩、祝由等科。
唐代四科唐代「太医署」分医学为四科。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
在医科中又分为体疗(内科)少小(小儿科)、疮肿(外科),耳目口齿(五官口腔)、角法(拔火罐疗法)等四个部门。
宋九科宋代太医局分医学为九科,即:大方脉、风科、小方脉、疮肿兼折伤, 眼科、产科、口齿兼咽喉科、针兼灸科、金镞兼书禁科,故称宋九科。
清代九科清代太医院内医学分科很不一致,有分为五科的,也有分为十一科的。清代九科是指十八世纪时分医学为大方脉、伤寒、妇人、小方脉、疮疡、眼科、口齿咽喉、针灸、正骨等而言。
大方脉我国古代分科的一种,是专门治疗成年人的疾病的,相当於现在的内科。
小方脉(少小)「幼科」的别称。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是专门治疗小儿 疾病,相当於现在的小儿科。也有称小儿科为「少小」。
风科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宋代设风科仅次於大方脉,有学生八十人。风科的 范围包括各种因「风」邪所致的疾病。
金镞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是指专门治疗刀、枪、箭伤等战伤的一门科学。
妇人在医学术语中,妇人是指古代治疗妇女病的专科,又称「女科」。相当於现在的妇产科。
东医 韩国、越南等国对中医的称谓。远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医学与韩国和越南等国家的医学已互相交流,西元十七世纪初,韩国出版的医学巨著名为《东医宝鉴》,韩国设有专门研究机构:东医研究所。越南设立东医研究院 ,并出版有《东医杂志》。
汉医 日本人对中医的称谓。或称「汉方医学」。我国医学传入日本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两国医学交流不断发展,日本研究汉医的著作比较丰富。现在日本还有不少研究汉医的学术团体,如全日本汉方医师联盟等。 还出版了不少汉方医学杂志,如《汉方之临床》,《汉方医药》等。
太医 一种医生职称。即太医院的医生,是专为帝王和宫廷官员等治病的。
御医 一种医生职称。是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
世医 我国历来有不少医生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的,人们称这样的医生为「世医」。古代人多相信世医。
大医 对道德品质和医疗技术都好的医生的尊称。
铃医(走方医) 在以往,有很多周游於广大农村,具有一技之长的医生,由於他们以串铃招呼病家, 故名。这些人的医术大多来自师傅口授,每有独到之处。往往以少数草药和简便的医疗方法治病取效 。但也混杂看一些借医行骗的人。
巫医 用画符,念咒等迷信方法(也有兼用一些药物者),以驱除鬼神作祟,作为治病手段的职业者。巫的产生较早,距今约三千多年以前的我国商周时期,由於生产的发展,出现了掌握技术知识的人物之中即为「巫」。巫能医治疾病,还能歌舞,代鬼神发言,只有官吏才能用巫法治病。甲骨文中的有关记载,可以说明当时医疗活动的情况。到战国时期,民间医生已比较普遍了,扁鹊(秦越人)首先提出「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的主张,但由於医药发展的限制,骗人的巫医还是长期的存在。
郎中 古代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见宋.洪迈《夷坚志》)。这种称号在南方某些地方沿用至近代。
大夫 清以前太医院长官的职位相当於大夫,因此,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 大夫。北方人习惯称医生为大夫并沿用到现在。见洪迈《容斋三笔》。
医工 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医工一词最早见於《内经》一书,汉代设医工长,是主管宫廷医药的官名。唐代有医工,针工和按摩工,咒禁工,职位在医师,针帅和按摩师之下,而在医生,针生和按摩生之上。
上工 古代对技术精良的医生的称谓。对能称得上为上工的有一个具体的要求,即在疾病还未发作的时候,或虽已发作而尚未发展以前,能早作诊断和予以防治,而且要求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治愈率。
中工 古代对具有中等医疗技术的医生的称谓。其技术不如「上工」精良,但此 「下工」高明。在治疗疾病上要求有百分之七十的治愈率。
下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不高明的医生的称谓。由於医疗知识水准低,没有掌握防治疾病於未发作的技术,往往等到疾病已经十分明显的时候才能诊断治疗,而且治愈率只有百分之六十。
良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精良的医学家的称谓。
法医 《礼记.月令》中有「瞻伤」,「视折」.「审断」等,是古代法庭检验伤死案件的简单记载。 五代时的《疑狱集》(公元 951年),和凝父子所著,系现存最早的法医著作。宋代有《内恕录(著者佚名),《折狱龟 鉴》(郑克著於公元 1200 年),《棠阴比事》(万荣著於公元1213 年 )等著作。南宋时采用《检验格目》和《检验正背人形图》,丰富了法医学的内容。后来宋慈采取《疑狱集》,《内恕录》等书的精萃,结合当时在法医学上的新经验,编成《洗冤录》(公元 1247 年),包括人体解剖,尸体检查,现场检查,鉴定某些机械死伤原因,当时的各种毒物及急救解毒的方法等, 此书为古代法医名著,对国外亦有较大影响。
兽响 专治牲畜疾病的医生,见《周礼.天官》。现存的兽医书,有著者佚名的 《安骥集》(公元 906 以前? 唐.贾诚重校)、明.喻仁、 喻杰的《元亨疗马集附牛经,驼经》等
第4个回答 2005-11-30
分科的一种,是专门治疗成年人的疾病的,相当於现在的内科。
小方脉(少小)「幼科」的别称。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是专门治疗小儿 疾病,相当於现在的小儿科。也有称小儿科为「少小」。
风科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宋代设风科仅次於大方脉,有学生八十人。风科的 范围包括各种因「风」邪所致的疾病。
金镞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是指专门治疗刀、枪、箭伤等战伤的一门科学。
妇人在医学术语中,妇人是指古代治疗妇女病的专科,又称「女科」。相当於现在的妇产科。
东医 韩国、越南等国对中医的称谓。远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医学与韩国和越南等国家的医学已互相交流,西元十七世纪初,韩国出版的医学巨著名为《东医宝鉴》,韩国设有专门研究机构:东医研究所。越南设立东医研究院 ,并出版有《东医杂志》。
汉医 日本人对中医的称谓。或称「汉方医学」。我国医学传入日本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两国医学交流不断发展,日本研究汉医的著作比较丰富。现在日本还有不少研究汉医的学术团体,如全日本汉方医师联盟等。 还出版了不少汉方医学杂志,如《汉方之临床》,《汉方医药》等。
太医 一种医生职称。即太医院的医生,是专为帝王和宫廷官员等治病的。
御医 一种医生职称。是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
世医 我国历来有不少医生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的,人们称这样的医生为「世医」。古代人多相信世医。
大医 对道德品质和医疗技术都好的医生的尊称。
铃医(走方医) 在以往,有很多周游於广大农村,具有一技之长的医生,由於他们以串铃招呼病家, 故名。这些人的医术大多来自师傅口授,每有独到之处。往往以少数草药和简便的医疗方法治病取效 。但也混杂看一些借医行骗的人。
巫医 用画符,念咒等迷信方法(也有兼用一些药物者),以驱除鬼神作祟,作为治病手段的职业者。巫的产生较早,距今约三千多年以前的我国商周时期,由於生产的发展,出现了掌握技术知识的人物之中即为「巫」。巫能医治疾病,还能歌舞,代鬼神发言,只有官吏才能用巫法治病。甲骨文中的有关记载,可以说明当时医疗活动的情况。到战国时期,民间医生已比较普遍了,扁鹊(秦越人)首先提出「信巫不信医者,不治」的主张,但由於医药发展的限制,骗人的巫医还是长期的存在。
郎中 古代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见宋.洪迈《夷坚志》)。这种称号在南方某些地方沿用至近代。
大夫 清以前太医院长官的职位相当於大夫,因此,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 大夫。北方人习惯称医生为大夫并沿用到现在。见洪迈《容斋三笔》。
医工 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医工一词最早见於《内经》一书,汉代设医工长,是主管宫廷医药的官名。唐代有医工,针工和按摩工,咒禁工,职位在医师,针帅和按摩师之下,而在医生,针生和按摩生之上。
上工 古代对技术精良的医生的称谓。对能称得上为上工的有一个具体的要求,即在疾病还未发作的时候,或虽已发作而尚未发展以前,能早作诊断和予以防治,而且要求达到百分之九十的治愈率。
中工 古代对具有中等医疗技术的医生的称谓。其技术不如「上工」精良,但此 「下工」高明。在治疗疾病上要求有百分之七十的治愈率。
下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不高明的医生的称谓。由於医疗知识水准低,没有掌握防治疾病於未发作的技术,往往等到疾病已经十分明显的时候才能诊断治疗,而且治愈率只有百分之六十。
良工 古代对医疗技术精良的医学家的称谓。
法医 《礼记.月令》中有「瞻伤」,「视折」.「审断」等,是古代法庭检验伤死案件的简单记载。 五代时的《疑狱集》(公元 951年),和凝父子所著,系现存最早的法医著作。宋代有《内恕录(著者佚名),《折狱龟 鉴》(郑克著於公元 1200 年),《棠阴比事》(万荣著於公元1213 年 )等著作。南宋时采用《检验格目》和《检验正背人形图》,丰富了法医学的内容。后来宋慈采取《疑狱集》,《内恕录》等书的精萃,结合当时在法医学上的新经验,编成《洗冤录》(公元 1247 年),包括人体解剖,尸体检查,现场检查,鉴定某些机械死伤原因,当时的各种毒物及急救解毒的方法等, 此书为古代法医名著,对国外亦有较大影响。
兽响 专治牲畜疾病的医生,见《周礼.天官》。现存的兽医书,有著者佚名的 《安骥集》(公元 906 以前? 唐.贾诚重校)、明.喻仁、 喻杰的《元亨疗马集附牛经,驼经》等
回答者:沙轩迷人 - 秀才 二级 11-19 1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