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专权,把明朝的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然而到了清代的宦官却权力大大降低,这是因为清代以明亡为鉴,严禁宦官干政,并且严格控制宦官的数量,并加强皇权的统治力。
一、把明朝的灭亡作为教训,严禁宦官干政。清朝无论哪一任皇帝自始至终也对宦官采用高压态势。康熙有时说话很绝,他说“太监最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不仅对宦官任职的具体权限做了琐细的规定,对于太监的家属也进行了有效管理。乾隆皇帝继位之初,就立即颁布诏令,严禁宦官在宫内传言政事。太监要是把外界的闲话传到内廷,就算违法,要被正法。如此一来,极力杜绝太监跟外廷的联系。将太监的执事范围圈禁在宫廷内。正是因为这样的强行压制宦官,才没有出现明代那样的宦官干政的现象。
二、严格控制宦官的数量。因为有明代这教训,所以清代的皇帝格外注重宦官的重要性,严格控制他们的数量,同时也大大降低他们的权利,只赋予他们一些最基本的权利而已。到了乾隆年间,随着宫廷事务的增加,宦官的人数略有增加,但也控制在3000人左右,其后一直保持这样的规模。这也是其中一个及其重要的原因。
三、提升皇权的统治力和话语权。明代宦官之所以能够左右政局,跟明代的政治制度设计也有关系。明代皇宫里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机构称为“十二监二十四衙门”,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宦官。说白了,就是皇帝家里管事的机构。其中,最要害的衙门是“司礼监”,凡皇帝口述命令。例由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再交内阁撰拟诏谕并由六部校对颁发,由此司礼监的太监获得了牵制内阁的权力。从明武宗一朝宦官刘瑾专权开始,司礼监专掌机密,批阅章奏,实权甚至在内阁首辅之上。对政治制度进行了很大的改进,让宦官在清代失去了原来有着统治力的权利。
清代吸取明代的历史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朝代没有再次被宦官搞得朝廷乌烟瘴气的局面出现,这也为后面的清朝出现的很多盛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