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所有的大小官员从大排到小是怎么排的?

如题所述

1、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2、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个级别,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

3、清朝中央官职分中枢部、佐理部和帝室部三类。例如内阁、军机处、六部等。清朝地方官职分文官、武官等几类,例如总督、巡抚、将军、提督等。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官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

夏、商两代,约1000年。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商朝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管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殷纣王在位,昏庸无道,倒行逆施,他的哥哥微子辞职隐去;他的叔叔箕子多次力谏,被罚作奴隶;纣王的另一叔叔比干,则因进谏被剖心致死。孔子说,“殷有三仁焉”]

第二个时期

西周到春秋,约600余年。周朝君主称“天子”或“天王”。王位继承人称“太子”。君主之妻称“后”。(《诗.小雅.北山》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国和邑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

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金文并称之为“卿士寮”、“太史寮”。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太史之下有内史、御史、太卜、宗伯、乐师等职,内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祭祀礼仪,乐师掌管音乐与教育。

临时设置的辅导君主礼仪的称“相”,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或“太宰”、“冢宰”,负责王宫警卫并教习武艺的称“师氏”或“师”,王宫的卫士称“虎贲(bēn)”,王的近臣称“小臣”。地方政府设置大约与中央政府相同,不过,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代相袭,只能称“卿”或“政卿”、“正卿”,不能称“卿士”。

第三个时期

从战国至清末,时间长达2300多年。

此时期的特点是: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地位;③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官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9
第2个回答  2020-11-10

第3个回答  2013-12-05
清代补服、补子——顶子是区别清朝官员品级的重要标识,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两种。朝冠顶子共有三层:上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宝珠,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型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如果清朝官员犯法。在革去官职的同时,必须将帽上的顶珠取下,表示已不带官职。本图为吉服冠的顶,左为三品官用,右为一品官用
第4个回答  2018-06-29
陈友谅是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1 3 5 1年徐寿辉起兵后,陈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之后,陈友谅杀了倪文俊,自称勤王,并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随后,陈友谅挟徐寿辉迁都江州,自立为汉王。次年,陈友谅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1 36 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
俗话说美人配英雄,虽然陈友谅在最后输给了朱元璋,但这并不能否认他是个英雄。因此,人们也非常好奇是什么样的美人会成为陈友谅的妻子。根据记载,陈友谅一共有四位妻妾,分别是杨苕华、娄玉贞、陶氏、阇氏,其中在历史上的记载比较详细。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战死后,朱元璋因听说陈友谅妻子阇氏年轻貌美。于是顺便霸占了阇氏,并且封她为瑜妃。
据说,朱元璋霸占阇氏的时候,阇氏已经怀有身孕,是陈友谅的孩子。在阇氏嫁给朱元璋后,将这名孩子顺利的生了下来,朱元璋将他列为皇子中。阇氏的孩子长大后,朱元璋将他封为潭王,并让他镇守长沙。潭王在临走前阇氏告诉了潭王了他的身世,并且叮嘱他不要忘记报仇。然而,潭王后来深知报仇无果,于是,潭王选择和爱妃于氏自焚而死。
元朝末年,陈友谅为了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组织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军,并建立“大汉”政权。尽管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他的英雄事迹一直被后人铭记。据说,陈友谅输给朱元璋后,当时许多姓陈的人皆受到牵连,被朱元璋冠以陈友谅后人的名义追杀。最后他们被迫改名换姓,东躲西藏。据资料记载,朱元璋与陈友谅为了争夺天下,在鄱阳湖决战。
结果陈友谅输了,战死沙场,他的部下也都被俘虏。朱元璋称帝后,将他的部属贬为“贱民”。并将他们押送到浙江严州府(今建德市境内),流放于新安江。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规定他们不准上岸居住,不准与岸上人通婚、不准读书应试,不准穿鞋上岸。于是,数百年来,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等九姓,只能在船上生活,以打鱼为业。
一个出色的领导人除了本身过硬的才能外,也需要一个能与自己共商大事,出谋划策的军师。陈友谅作为元末起义队伍中最强的力量之一,自然也少不了军师这个角色。相传,何野云就是陈友谅的军师。何野云生于元朝末年,又名邹普胜,人称邋遢道士、跳蚤仙。他知道很多知识,可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道士。元朝末年,陈友谅在红巾军中参加起义,后来何野云也参加了,他被派遣在陈友谅的队伍中。
据说,朱元璋和陈友谅争夺政权之时,何野云为陈友谅建言献策。因为何野云的出谋划策,陈友谅打了九十九次胜仗。在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中箭身亡。后来,陈友谅兵败后,何野云担心遭受朱元璋的追杀,于是化名为何野云,逃往潮汕一带。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之后,刘伯温数次给朱元璋推荐何野云,认为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何野云没有入朝为官的兴致,早已隐姓埋名,云游四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