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如题所述

高效课堂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巩固升华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它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实践来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教师成为引导者、组织者,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建构高效课堂需要做到五个方面。 第一,以乐引趣创设情境。以乐引趣就是设法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以愉快的情绪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这一章内容时,一开始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我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呢?难道不能造成别的形状?比如说,造成三角形、四边形等。”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这样的车轮无法转动。”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指着图形问:“如果造成这样的形状行吗?”学生大笑起来,“这样前进时就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那么为什么造成圆形就不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呢?”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气氛十分活跃,这样的教学引入,学生心情舒畅,趣味无穷。 第二,设疑创设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如果有疑问就会引起悬念,就会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识上的冲突,进而拨动思维之弦。在上课开始时要善于设疑,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这时的学生思维最为活跃。例如,我在教学相似三角形这一章时,是这样导入的:你能够用一根标杆和一把刻度尺,不爬树就能测出树高吗? 不过河就能测出河宽吗?只要我们认真学好相似三角形这一章,以上这些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样就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讲故事创设情境。根据中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授课前花很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从而缩短师生间心理距离。 例如,我在教学无理数的概念时,首先讲了无理数的产生及发现者希伯斯为捍卫真理而不畏强暴宣传自己观点的精神,从而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第四,动手实践创设情境。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手,自觉探索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 第五,自主探究。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你想把学生教会,那是可以的,但这是最传统的教学形式,取得效果也是最差的,只有自主探究的学习,才能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要根据知识探究的详细学案来进行探究,通过读书、勾、画、圈知识要点进行知识的感性理解,形成知识的表面印象。要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和具体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主体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数学情感,要求学生对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作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合作交流环境,适时引导学生把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25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折射到教学中势必造成教学活动重心的偏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呆板的机械记忆和模仿练习,学生缺乏对数学的体验、感受、思考和探究,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智慧、天性受到扼杀,个性发展受到摧残,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泡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总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同学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教师常常抱怨费了力却不见效果。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认为反正不会做又不愿认真复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注意必要的解题格式。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总的来说,首先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1.应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工业化要求不断改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工作岗位也将较少体力劳动而更多脑力劳动,较少机械化更多电子化,较少例行公事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而且需要数学地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按新课标的精神,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为学生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这足以说明,数学并非真像有些学生说的那样无用。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数学的魅力和趣味,加强学好数学结果的诱惑力。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讲深讲透,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平时才会刻苦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大多数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好,乃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