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廷中各个尚书的介绍

如题所述

吏部尚书 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选,是吏部的最高长官。唐宋是正三品,明代是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通常称为天官、冢宰、太宰。 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长和人事部长。 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 礼部 中国古代官署。 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行政长官,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户部尚书掌管全国赋税、户籍、军需、粮饷大臣,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其职位相等于现在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 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大臣,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相当于今日的司法部长。 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运输的大臣,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 工部尚书的职位相等于现在的工业部、农业部、交通部、铁道部等的最高行政长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05
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唐朝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 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令位高权大,自隋以来,基本不设(炀帝曾封杨素为尚书令),加之唐太宗曾任此职,故此后,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亦职为宰相。 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简称同三品、一度改称同二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等宰相名号。 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三省长官;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益,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皇帝大权旁落。 至宋代,另使枢密院掌管部分军权,以牵制武将、分散相权;另设三司掌财政,宰相理行政。三省六部之外另设“中书门下”。 至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中书省设左右丞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