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称为哀帝的标准有五个,具体如下:
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处死非义曰哀。
意思是:很早就是夭折去世的谥号哀,道德没有树立起来就去世的谥号哀,过分遭受苦难而去世的谥号哀,并不是因为大义而被处死的谥号哀。
汉哀帝刘欣在位七年就死了,属于早孤短折。
晋哀帝司马丕二十五岁就死了,也是属于早孤短折,
唐哀帝李柷,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在位3年后被废,次年被鸩杀,终年17岁,属于早孤短折及处死非义。
综上,因为中国古代很多亡国皇帝谥号更容易符合以上五个条件,所以很多亡国皇帝谥号都为哀帝。
扩展资料:
古代在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
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