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的阴晴圆缺和月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不都是被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么

不对,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即我们看到的月球上的阴影是地球的影子 (阴影的轮廓是圆的一部分)
但是月亮的月相变化则是因为月亮最多也只有一半的面积被太阳照亮,但是我们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也只能看到一半,(而且是固定的一面,月球公转与自转角速度相同的原因)但是我们有是看到的恰是照亮的一半,就是满月(望)有是就是看到的一半,就是上弦月,下弦月)这种轮廓凹进去的一边是椭圆的一部分,有时我们甚至会看不到月亮的,就是我们在月亮被照亮的背面的原因

月亮也是东升西落的,有时看不到月亮还因为它和太阳同时升起,才看不到的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1-07
1.什么是月相?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 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2.什么是月食(月蚀)?

月食的原理和日食类似。在农历每月的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是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但不是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地球本影,因此,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每年月食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
第2个回答  2008-01-07
本质可以说是一样的都是太阳照射到月亮面向地球的这面的光线部分或全部被地球挡住。从天体的运动来说略有不同
第3个回答  2008-01-07
最直接的答案:月食持续的时间很短!只要一点时间就穿过了地球的阴影;阴晴圆缺持续的时间很长!周期为一个月!
第4个回答  2008-01-07
我个人觉得没本质区别,硬说有的话就是概率的问题了
阴晴圆缺多了所以就不稀奇了,月食少见多以稀奇
呵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