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内调解与诉讼外调解的区别

如题所述

诉讼内调解就是法院调解或司法调解,诉讼外调解就是人民调解或行政调解。

以下是两者的区别:诉讼内调解与诉讼外调解的区别在于:

一、主持调解的主体不同。行使人民调解职能的机关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它是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自治组织。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进行的调解,而司法调解是由国家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主持下进行的调解。

二、调解协议的效力不同。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规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规定的义务。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的,由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的调解协议,一经送达,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司法调解协议与法院的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三、调解的性质不同。人民调解是不具有诉讼性质的诉讼外民间调解,是一种群众性自治行为。而司法调解是一种诉讼活动。

四、调解权的来源和性质不同。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是基层群众直接授予的民主自治权利,调解人员代表的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它与被调解人员之间是群众与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人民法院主持调解,是国家赋予人民法院审判权的一种表现形式,调解人员是代表人民法院,依法与被调解人员发生诉讼法律关系。

扩展资料:

法院调解与诉讼外调解

与诉讼外的调解相比较,法院调解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1.法院调解发生在诉讼过程中。因此,当事人在此过程人所进行的行为,属诉讼行为,对当事人产生诉讼上的约束力;诉讼外的调解发生在诉讼之外,当事人的行为无诉讼上的意义。

2.法院调解是在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的。人民法院进行该活动,依据的是其审判职权,所进行的活动属于审判活动,具有审判上的意义,具有司法的性质;后者的主持者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委员、行政机关的官员、仲裁机构的仲裁员,所进行的活动不具有审判性,不具有司法的性质。

应当注意的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调解规定》),

在诉讼中经各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委托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或者与案件有一定联系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和具有专门知识、特定社会经验、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的个人对案件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确认。

3.法院调解要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则和程序。在我国,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调解要遵循当事人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应当在事实清楚、责任分明的基础上进行,法院组织调解还需要有一定的程序;

诉讼外的调解虽然也要求要当事人自愿和合法,但这对它们而言不是法律规定的原则,在查清事实和分清责任的问题上也不像法院调解那样严格,在程序上,诉讼外调解也不如法院调解规范。

4.法院调解如果成功,其所形成的调解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与生效的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法院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并签收了送达的调解书的,诉讼结束;具有给付内容的调解书具有执行力。

诉讼外的调解,除仲裁机构制作的调解书对当事人有拘束力外,其他机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而形成的调解书,均无拘束力,而只有一定的见证力,当事人反悔的,可以就该争议问题向人民法院起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法院调解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2

法院调解(诉讼内调解)与诉讼外调解的区别:

1、调解活动不同。

法院调解是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所进行的行为,属诉讼行为,对当事人产生诉讼上的约束力;诉讼外的调解发生在诉讼之外,当事人的行为无诉讼上的意义。

2、调解的主持人不同。

法院调解是在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进行的。人民法院进行该活动,依据的是其审判职权,所进行的活动属于审判活动,具有审判上的意义,具有司法的性质。

诉讼外调解的主持者是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委员、行政机关的官员、仲裁机构的仲裁员,所进行的活动不具有审判性,不具有司法的性质。

3、调解的原则和程序不同。

法院调解要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则和程序。在我国,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调解要遵循当事人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应当在事实清楚、责任分明的基础上进行,法院组织调解还需要有一定的程序。

诉讼外的调解虽然也要求要当事人自愿和合法,但这对它们而言不是法律规定的原则,在查清事实和分清责任的问题上也不像法院调解那样严格,在程序上,诉讼外调解也不如法院调解规范。

4、调解书和调解协议的效力不同。

法院调解如果成功,其所形成的调解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与生效的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法院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并签收了送达的调解书的,诉讼结束;具有给付内容的调解书具有执行力。

诉讼外的调解,除仲裁机构制作的调解书对当事人有拘束力外,其他机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而形成的调解书,均无拘束力,而只有一定的见证力,当事人反悔的,可以就该争议问题向人民法院起诉。

扩展资料

在我国,有四种不同性质的调解:

1、法院调解(又称诉讼内调解),即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进行的调解。是当事人用于协商解决纠纷、结束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审结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的制度。诉讼中的调解是人民法院和当事人进行的诉讼行为,其调解协议经法院确认,即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2、行政调解,即在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下进行的调解。是国家行政机关处理行政纠纷的一种方法。

3、仲裁庭调解,即在仲裁庭主持下进行的调解。中国《经济合同法》规定,国内企业签订经济合同双方发生争议,可向合同管理机关申请仲裁。

4、人民调解(又称诉讼外调解),即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进行的调解。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人民调解工作应遵循的原则有:

(1)、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进行调解。

(2)、必须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前提下进行调解。

(3)、必须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4)、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调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院调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24
诉讼内调解就是法院调解或司法调解,诉讼外调解就是人民调解或行政调解。以下是两者的区别: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区别在于:一、主持调解的主体不同。行使人民调解职能的机关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它是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自治组织。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进行的调解,而司法调解是由国家审判机关即人民法院主持下进行的调解。二、调解协议的效力不同。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规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规定的义务。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的,由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的调解协议,一经送达,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司法调解协议与法院的判决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三、调解的性质不同。人民调解是不具有诉讼性质的诉讼外民间调解,是一种群众性自治行为。而司法调解是一种诉讼活动。四、调解权的来源和性质不同。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是基层群众直接授予的民主自治权利,调解人员代表的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它与被调解人员之间是群众与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人民法院主持调解,是国家赋予人民法院审判权的一种表现形式,调解人员是代表人民法院,依法与被调解人员发生诉讼法律关系。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诉讼内调解是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经法院审核后,并签字或盖章后,与签收调解书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送达调解书时,当事人反悔不签收的,不影响调解书的效力、诉讼外调解是在第三人的主持下进行的,当事人达成调解意见并签收后,又反悔的可以向法院起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7-24
诉讼内调解是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的调解,而诉讼外调解则不是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的调解,比如其他行政部门或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