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3-12-20
你去百度查,查得到的。
第2个回答 2017-04-11
1、内容介绍
小说说的是一个普通工人巴维尔在革命知识分子影响下,献身于工人解放事业。因领导群众两次被捕,他又将法庭作为战场,同敌人展开斗争。后成为有高度觉悟和理论修养的成熟的革命者。
2、作品简析
长篇小说《母亲》,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作品。于1906年在美国写成的。小说取材于1902年高尔基的家乡诺夫戈罗德附近的索尔莫夫镇的“五一”游行。游行的领导人扎洛莫夫等被捕,同年10月被判处众生流放。高尔基在游行前就听说过扎洛莫夫,游行以后,他和继续儿子事业的扎洛莫夫的母亲安娜有了交往。《母亲》就是以扎洛莫夫的事迹为基础写成。
《母亲》标志着作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3、创作背景
玛克西姆·高尔基,他是苏联著名的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11岁时当过学徒。他是前苏联下诺夫哥罗德人,俄罗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政治生活1892年用笔名“玛克西姆·高尔基”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
第3个回答 2016-02-16
小说一开始描绘了阴森森的工厂画面,展现了帝俄时代工人阶级 惨遭剥削的生活环境和老钳工米哈伊尔·符拉索夫悲惨的一生。年轻 的巴维尔本来也可能走上父亲的老路,但他生活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的时代。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他迅速找到了献身于工人解放事 业的光明大道。
巴维尔和工人们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勤奋地 学习革命理论,懂得了资本家的剥削是工人痛苦的根源。随后就在工 厂里散发传单,向工人作宣传工作。他意志坚强,头脑清醒,不但赢 得了工人小组成员的爱戴,而且使广大工人群众对他满怀敬慕。 在革命斗争中,巴维尔始终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和群众一起成 长。“沼地戈比”事件是巴维尔第一次领导群众进行的斗争,巴维尔 在群众大会上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积极领导这场斗争。
但因当时群 众还没有觉醒,巴维尔也缺乏领导斗争的经验,斗争失败了,巴维尔 被捕入狱。通过监狱生活的锻炼,巴维尔进一步提高了觉悟,同时逐 渐掌握了斗争的艺术。因而,出狱后他重视做发动群众的工作。为了 把工人运动从自发的经济斗争提高到自觉的政治斗争,五一游行时, 巴维尔高举红旗开路,群众聚集在他的周围。“像铁屑被磁石吸住了 一样”。
当反动派出动大批武装警察镇压群众时,巴维尔坚定勇敢, 毫不动摇,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巴维 尔因领导五一游行再次被捕,他又将法庭作为战场,同敌人展开斗争 。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演说是全书情节发展的高潮。这时,他已成为有 高度觉悟和理论修养的成熟的革命者。
小说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巴维尔的母亲尼洛夫娜。她像千百万受 压迫的妇女一样,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的殴打折磨成逆来顺受、忍气 吞声的人。
丈夫死后,当儿子走上革命的道路时,母亲也在儿子以及 他的同志们的启发、帮助下,逐渐接受革命的真理。在“沼地戈比” 事件以后,母亲为了搭救儿子出狱,接受了散发传单的任务。五一游 行时,巴维尔高举红旗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在武装警察面前英勇不屈 。这使母亲进一步懂得了真理的力量,也使她更自觉地参加革命工作 。
巴维尔再次被捕后,她搬到城里,和革命者住在一起,坚决担负起 革命工作,完全献身给共产党。她常装扮成修女、小市民或女商贩, 带着传单奔走于市镇和乡村。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演说及斗争更进一步 提高了母亲的觉悟。小说结尾时,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送印有儿子 在法庭上的演说的传单,不幸在车站被暗探围住。这时,母亲勇敢地 把传单散发给车站上的群众。在被捕时,她庄严地宣称:“真理是用 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第4个回答 2013-12-20
小说一开始描绘了阴森森的工厂画面,展现了帝俄时代工人阶级 惨遭剥削的生活环境和老钳工米哈伊尔·符拉索夫悲惨的一生。年轻 的巴维尔本来也可能走上父亲的老路,但他生活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的时代。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他迅速找到了献身于工人解放事 业的光明大道。
巴维尔和工人们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勤奋地 学习革命理论,懂得了资本家的剥削是工人痛苦的根源。随后就在工 厂里散发传单,向工人作宣传工作。他意志坚强,头脑清醒,不但赢 得了工人小组成员的爱戴,而且使广大工人群众对他满怀敬慕。 在革命斗争中,巴维尔始终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和群众一起成 长。“沼地戈比”事件是巴维尔第一次领导群众进行的斗争,巴维尔 在群众大会上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积极领导这场斗争。
但因当时群 众还没有觉醒,巴维尔也缺乏领导斗争的经验,斗争失败了,巴维尔 被捕入狱。通过监狱生活的锻炼,巴维尔进一步提高了觉悟,同时逐 渐掌握了斗争的艺术。因而,出狱后他重视做发动群众的工作。为了 把工人运动从自发的经济斗争提高到自觉的政治斗争,五一游行时, 巴维尔高举红旗开路,群众聚集在他的周围。“像铁屑被磁石吸住了 一样”。
当反动派出动大批武装警察镇压群众时,巴维尔坚定勇敢, 毫不动摇,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巴维 尔因领导五一游行再次被捕,他又将法庭作为战场,同敌人展开斗争 。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演说是全书情节发展的高潮。这时,他已成为有 高度觉悟和理论修养的成熟的革命者。
小说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巴维尔的母亲尼洛夫娜。她像千百万受 压迫的妇女一样,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的殴打折磨成逆来顺受、忍气 吞声的人。
丈夫死后,当儿子走上革命的道路时,母亲也在儿子以及 他的同志们的启发、帮助下,逐渐接受革命的真理。在“沼地戈比” 事件以后,母亲为了搭救儿子出狱,接受了散发传单的任务。五一游 行时,巴维尔高举红旗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在武装警察面前英勇不屈 。这使母亲进一步懂得了真理的力量,也使她更自觉地参加革命工作 。
巴维尔再次被捕后,她搬到城里,和革命者住在一起,坚决担负起 革命工作,完全献身给共产党。她常装扮成修女、小市民或女商贩, 带着传单奔走于市镇和乡村。巴维尔在法庭上的演说及斗争更进一步 提高了母亲的觉悟。小说结尾时,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去传送印有儿子 在法庭上的演说的传单,不幸在车站被暗探围住。这时,母亲勇敢地 把传单散发给车站上的群众。在被捕时,她庄严地宣称:“真理是用 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
有点多,拜托自己压缩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