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1、苗年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节,各地区的苗族所过的苗年时间是不一致的,多数地区是“岁首以东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苗年是最大的节日,食品比其他节日丰富,并且要供祭祖先。接着要休息五至十五天,并举行各种盛大的娱乐性活动。
祭祀活动,从鸡鸣头遍开始,到天色发白结束,鸣炮竹示之。此时,全家方可入桌就餐,并可对祭祀品指物道名。到二月二后,又需禁忌。请客活动,天明后,主家杀猪宰鸡筹办丰盛饭菜。就餐时先吃甜酒,后吃烧酒,先吃粽粑,后吃米饭客人转回家时,主人鸣炮送到村外。
2、鼓社节
在祭祀祖先的节日中,鼓社节是最为隆重的。鼓社节又称“吃牯脏”或“吃鼓藏”。节日中的主要活动着重围绕着绕木鼓进行,吃鼓藏时宰“牡牛”敬祖宗,“牡”即“钴”的意思。
鼓社节的间隔时间,以十三年最为常见,但也有三年、五年、七年或二十五年不等者,可分为定期或不定期两类。鼓社节的内容较为丰富,包括购买和饲养鼓藏牛,推选鼓藏牛,接鼓、斗牛、杀牛祭祀等基本程序。
3、跳场节
跳场是苗族流行得最广的民族风俗活动之一,流行地域非常广,参与人数之多。跳场有各种不同的叫法,如跳厂、跳月、挑花场、芦笙会等等。跳场是苗族不同于汉族和其他民族在春节期间举行的特殊节日活动。跳场的地点称作花场,一个很大的草坪或土坝子。按照传统习惯,跳场第一天是踩场,第二天是正场,第三天是扫场。
跳场的主要活动,首先在赛中安放一张八仙桌,上面供奉丰盛的祭品,主事者燃烛点香、烧钱化纸,一是祭奠列祖列宗,一是敬奉天地神明。意在祈求神明护佑,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
每一天的芦笙舞都要跳到日落西山、晚霞满天,他们相约到附近村寨中往下,男女青年三五成群互相吐露心曲,这正是男女双方约定百年之好的重要时刻。
扩展资料
苗族风俗习惯
一、信仰习俗:
1、敬奉杨公再思。过去,乡境内有飞山庙16座。每年秋天举行盛大的庆庙活动。唱几天几晚人戏,其中"扛华山"和"打求财"等是每次必唱的节目,主要内容是,教育家庭和睦。在庆庙期间,要摆猪首、装香、烧纸。
2、过去祭祖要杀牛,以自然寨子为整体,举行杀牛仪式,牛内脏用来祭祖先然后每人带一份肉回家。
3、敬奉幡蝴,传说幡蝴是苗族的祖先。
二、待客习俗:
苗岭山区的苗族,有"分鸡心"的习俗。每逢佳节,主人便把客人请到家。吃饭时,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就会把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但客人不能独自享用,必须与在座的老人同享。这样说明你大公无私、办事公道,愿为他们服务,是靠得住的朋友。否则,就会失去威信,也不会得到他们的帮助。
苗家以鸡、鸭为招待客人的佳品,而鸡心、鸭心又是最贵重部分,把鸡心让给你,就说明已把"心"交给你了,而在座的人也等着你"心"交给他们,这样便于一道工作,互相帮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苗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苗族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