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摒弃陈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自觉顺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努力构建平等、互助、和谐、高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然而,从近两年在参与素质教育督导评估“316工程”中所听的100余节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现状来看,当前在中、高年级的课堂中,稍能见到“合作探究学习”的踪影,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似乎不存在“合作探究学习”这一说,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现象依然非常严重,因为教师们普遍认为,小学生不具备“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组织起来费时劳神甚至徒劳无效,于是干脆就弃之而不为,长而久之,“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方式始终得不到终结,哪怕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再大,也冲击不了教师们“穿新鞋走老路”的顽固做法。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究竟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好”入手:
一、划分“好”学习小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通过“合作探究”来实现学习目标,划分“好”学习小组和确定“好”小组长是关键。因为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只有在“小组”的集体主义精神感召下和“小组长”的严格管束下方能完成各自的学习使命,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前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性格、需求、成绩、能力等方面,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竞争小组,使每个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并在小组中确定一位具有组织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在全班享有较高威信的“小老师”来担任组长,这样才能够保证“合作探究学习”有效开展,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二、创设“好”学习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教师与学生、优秀学生与其他学生、学习成绩较高学生与学习成绩较低学生、经常大胆发言学生与不敢发言学生之间平等、互助的课堂环境,教师要体贴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要以平和的态度、温馨而合宜的语气与学生交流,不断缩短与学生在心理上的距,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出错”切忌不要妄加指责或讽刺挖苦,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出彩点进行恰当地表扬和肯定,同时还要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做到以言激情、以景生情、以情动情,营造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学习氛围。
三、设计“好”学习内容
教师在备课环节中,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好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此内容一定是让学生最感兴趣、最疑惑的较为复杂的问题,是学生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通过自学得到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切体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和“团结协作”的力量和快乐。当前,有很多教师走进了“合作探究学习”的误区,只要学生一遇到问题就马上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那些简单的一般性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得到解决的,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合作、去探究,这样做反而失去了“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合作探究学习”会让学生越来越感到无趣,学生的参与度也将大大降低。
四、指导“好”学习方法
小学生合作意识相对比较淡薄,探究能力也相对比较薄弱,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要弯下身子走进学生中间,通过与学生对话、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懂得如何围绕问题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密切地协作,小组长应如何指挥小组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小组的每个成员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如何记录小组活动、决议、讨论的结果等等,都应该一一教会学生,让合作探究学习的每一步都落到实处,只有这样的合作探究学习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五、组织“好”学习活动
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小组讨论是合作探究学习的核心。但要想使小组的讨论热烈而有效,达到“合作探究学习”的预期目标,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一要创建和谐有序的课堂秩序,让课堂轻松愉快,井然有序,如果整个课堂乱哄哄一片,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合作探究”学习也就无法正常进行;二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亟不可待地纷纷投入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去,才能保证“合作探究学习”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三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讨论、去探究、去交流、去总结,如果教师急于赶教学进度而匆匆收场,“合作探究学习”只能是流于形式;四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愿意说自己真实的想法,敢于说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善于说自己的思维过程,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化发展。
六、分享“好”学习成果
展示既是学习的形式,又是动力的源泉,展示的重点是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不是简单地陈述答案。在各小组结束“合作探究”活动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以平和的态度、温馨而合宜的语气、准确的用词、文明礼貌地在全班展示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让创造的正能量得到充分释放,并要针对各组的汇报情况组织全班学生给予及时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总结反思,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自主自信。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只要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努力克服畏难心理,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念,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好“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定会让课堂教学绽放异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