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2-05-10
全息照相是由美国科学家伯格( M · J· Buerger)在利用X射线拍摄晶体的原子结构照片时发现的,并与伽柏( D· Gaber)一起建立了全息照相理论:利用双光束干涉原理,令物光和另一个与物光相干的光束(参考光束)产生干涉图样即可把位相"合并"上去,从而用感光底片能同时记录下位相和振幅,就可以获得全息图像。但是,全息照相是根据干涉法原理拍摄的,须用高密度(分辨率)感光底片记录。由于普通光源单色性不好,相干性差,因而全息技术发展缓慢,很难拍出像样的全息图。直到60 年代初激光出现之后,其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度的特性,迅速推动了全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种类的全息图被制作出来,全息理论得到很好的验证,但由于拍摄和再现时的特殊要求,从诞生之日起,就几乎一直被局限在实验室里。赞同16| 评论(1)
第2个回答 2012-03-25
全息照相是由美国科学家伯格( M · J· Buerger)在利用X射线拍摄晶体的原子结构照片时发现的,并与伽柏( D· Gaber)一起建立了全息照相理论:利用双光束干涉原理,令物光和另一个与物光相干的光束(参考光束)产生干涉图样即可把位相"合并"上去,从而用感光底片能同时记录下位相和振幅,就可以获得全息图像。但是,全息照相是根据干涉法原理拍摄的,须用高密度(分辨率)感光底片记录。由于普通光源单色性不好,相干性差,因而全息技术发展缓慢,很难拍出像样的全息图。直到60 年代初激光出现之后,其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度的特性,迅速推动了全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种类的全息图被制作出来,全息理论得到很好的验证,但由于拍摄和再现时的特殊要求,从诞生之日起,就几乎一直被局限在实验室里。
第3个回答 2008-05-04
全息照相是由美国科学家伯格( M · J· Buerger)在利用X射线拍摄晶体的原子结构照片时发现的,并与伽柏( D· Gaber)一起建立了全息照相理论:利用双光束干涉原理,令物光和另一个与物光相干的光束(参考光束)产生干涉图样即可把位相"合并"上去,从而用感光底片能同时记录下位相和振幅,就可以获得全息图像。但是,全息照相是根据干涉法原理拍摄的,须用高密度(分辨率)感光底片记录。由于普通光源单色性不好,相干性差,因而全息技术发展缓慢,很难拍出像样的全息图。直到60 年代初激光出现之后,其高亮度、高单色性和高相干度的特性,迅速推动了全息技术的发展,许多种类的全息图被制作出来,全息理论得到很好的验证,但由于拍摄和再现时的特殊要求,从诞生之日起,就几乎一直被局限在实验室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11-04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智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一定角度上讲,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变革的根据,是人类社会等其他领域的先导,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决定因素。人类社会是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系统构成, 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说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以下本文具体探讨了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