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

如题所述

明朝(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为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明朝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剿清。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于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政府建交。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公元1582年至1588年,努尔哈赤首先统一了建州各部。以后又合并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各部和长白山东北的东海诸部。在统一过程中,创建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1616年2月17日(距今401年)(明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日)努尔哈赤宣布自己为金国汗,割据辽东,建元大命,定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

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明末农民起义又称明末农民战争、明末民变、晚明民变、李自成之乱、张献忠之乱、等,爆发于明末天启和崇祯年间乃至清初的一场农民战争。

扩展资料:

文学

明代文学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一些文人加工改写了宋元话本,还创作拟话本。“三言”、“二拍”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

戏曲

元末杂剧一度中衰。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明代剧作中最负盛名的是《牡丹亭》。

书法

明朝朝廷极力推崇书法,明朝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明初书法陷于台阁体泥沼,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于是台阁体盛行。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与唐寅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有名的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与倪元瑞等。

诗文

明代诗文数量却浩如烟海,不仅作家众多,而且各成流派。永乐至正统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以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为首的“台阁体”诗派。明中叶,在反对台阁体冗沓文风的斗争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崛起,继而又有嘉靖、万历间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雄踞文坛。他们以复古为号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当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起时,文坛上又相继迭起“唐宋派”和“公安派”。

绘画

明初,宫廷画家居画坛主流。15世纪中叶,江南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大家”崛起。他们广泛吸取了唐、五代、宋、元诸派之长,形成了各具特殊风格的绘画艺术,又被后世称为“明四家”。嘉靖时,杰出画家徐渭,自辟蹊径,创泼墨花卉。万历年,吴门画家张宏开启实景山水写生之先河,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画面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 明末还有人物画家吴彬、丁云鹏、陈洪绶、崔子忠、曾鲸,花鸟画家陈淳等。

参考资料:明朝-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1

1、元朝农民起义:元朝农民起义是指1276年至1367年,蒙元统治中国时期所发生的民变。其中最为知名的有红巾军刘福通起义、郭子兴起义及张士诚起义等。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

2、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3、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土木之祸,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

4、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1573年—1620年)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

5、广州大屠杀:又称庚寅之劫、杀人十八甫、填尸体六脉渠, 指1650年(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庚寅年)11月24日到12月5日清朝军队在广州的屠城暴行。当年公历11月24日,清朝平南王尚可喜与靖南王耿继茂指挥的清军在围城近十个月后,经过惨烈的战斗,包括筑垒相逼,以楼车攻城,及动用荷兰炮手,终于攻破广州城,随后对据城死守的广州居民进行了长达十二天的大屠杀。

参考资料:中国历史事件-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7

    明朝(1364—1683年)即中国明朝以及南明和明郑时期的历史,属朝代专门史。从朱元璋建立西吴政权到明郑台湾被清军攻占,明朝前后延续319年。

    1、元末民不聊生,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2、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

    3、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 ,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  。

    4、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 ,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5、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  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

    6、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趁乱入关,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

    7、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

    8、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告终。

    其中有三大历史事件对我国中外关系有深远影响:

    1、郑和下西洋:

    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这次事件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也是其规模、航行时间、航程在世界航海史上市空前的,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早半个世纪。

    2、戚继光抗倭:

    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他们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了抗倭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州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3、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贿赂明朝官吏,借口要到香山县壕镜澳即澳门岸上曝晒进水货物,以每年纳租银二万两为条件,请求上岸居住。开始仅仅只有几间房子,后来逐渐扩大。到万历年间,他们设官自治,建造城墙,筑炮台,该地迅速发展为贸易都市。

    一些西方的传教士也搭乘他们船只,首先在澳门落脚,然后去内地传教。但是澳门只是租借地,其关税的征收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管理权,仍然控制在明清政府手中,直到鸦片战争之前。

    扩展资料

    明朝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01

    晚明三大疑案或称明末三大案,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这三起事件本身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却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故有“三大案”之称。

    第4个回答  2013-06-30
    [朱元璋建明]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于应天(今南京)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立马氏为皇后,朱标为太子,设官分职。至此,明王朝正式建立。
    [建文改制]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元漳在位31年,死时刀岁,同月十六日葬于孝陵,溢号高皇帝,庙号太祖。同日,皇太孙朱允文即帝位,以第二年(公元1399年)为建文元年。
    [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当建文帝准备肖U夺燕王时,燕王朱棣便举兵反叛。明建文四年(公元 1402年)六月,燕军攻入京城,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文皇帝,改元永乐。
    [迁都北京]
    北京宫殿、郊庙的大规模营建开始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历经四年完成。永乐十九年(公元 1421年)正月初一迁都基本完成,十一日大祀南郊,十五日大赦天下。从此,北京就成了明王朝的都城。
    [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巩固海内,耀威异邦,抚剿逃亡海外的臣民,获取异国珍宝奇货,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起派郑和几次下西洋。
    [永乐北征]
    永乐年间,明成祖五次率兵亲征,打击居于漠北的蒙古贵族对内地的侵扰和破坏,这就是明成祖远征漠北之战。
    [永乐大帝去世]
    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 1424年)同年七月十八日,成祖回师至榆木川(今内蒙乌珠穆沁东南)时,因病去世。
    [仁宣之治]
    朱棣去世后,太子朱高炽即帝位,改元洪熙,是为仁宗。
      朱高炽经历了坎坷的道路才得以继承大统。他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 1378年),为朱棣的嫡长子,洪武二十八年(公元 1395年)被明太祖朱元漳册封为燕世子。宣德元年(公元 1426年)八月初一,朱高煦乘北京地震之机,在乐安(今山东广饶东北)举兵造反。明宣宗亲率大军征伐,很快将其击溃,并把他囚禁入狱,后杀之。
    [明英宗即位]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等拥朱祁镇为帝,即为英宗。
    [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公元 1449年七月,也先分东、西、中三路大军攻打中原,北疆告急。
    [于谦保卫北京]
    也先大兵逼近北京城,势不可
    挡,明朝廷惶惶不安,有大臣提出南迂都城。兵部侍郎于谦极力反对迁都,要求坚守京师,并诏令各地武装力量勤王救驾。随后,调河南、山东等地军队进京防卫,于谦主持调通州仓库的粮食入京,京师兵

    精粮足,人心稍安。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十月初六,也先挟持英宗入犯北京,京城告急,北京保卫战开始。
    [夺门之变]

    也先率领瓦刺军在北京城下惨遭失败后,贼野心勃勃地企图卷土重来。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也先又开始与明朝展开激战,都被明朝军队挫败。军事上的屡次败退导致也先进犯明朝的实力大大减弱,加上明朝已另立皇帝,挟持英宗已失去了当初的意义。也先于是改变对明朝的策略,送回英宗,与明朝议和。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英宗返回北京,做了太上皇。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镇正式复位,改年号为天顺。朱祁镇命徐有贞掌管机务,第二天加封其为兵部尚书,将于谦、王文等逮捕入狱,全部杀害。二十一日,明英宗宣布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封石亨为忠国公。朱祁镇复辟帝位终于成功。历史上称这件事为“夺门之变”。
    [明宪宗即位]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初七,明英宗朱祁镇去世,时年38岁。天顺八年正月二十一日,长子朱见深即帝位,是为明宪宗。大赦天下,以翌年为成化元年。
    弘治中兴]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宪宗朱见深去世。九月六日,明宪宗第三子朱佑樘即皇帝位,是为明孝宗,大赦天下,以第二年为弘治元年,庙号孝宗。
    [武宗乱政]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明孝宗朱佑幢去世,其长子朱厚照即帝位,以第二年为正德元年,大赦天下,是为武宗。
    [宁王谋反]

    朱袁壕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嗣宁王,早已心蓄异谋,不安王位,加之术士的教唆,野心逐渐增长。先后行贿刘谨,拉拢兵部尚书陆完,向权臣献金献宝,又投朱厚照(武宗)所好,贡上特别奇巧的四时灯数百个。

      朱袁壕为实现其篡位的愿望,竟想出以
    子入嗣的办法,拜托钱宁、减贤等设法使其子“司香太庙”。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朱厚照近臣江彬、张忠与钱宁、臧贤相互倾轧;张忠多次向朱厚照称赞朱袁壕既贤且勤,意思是说武宗反而不贤不勤。朱厚照即下旨收宁王护卫,归还所夺民田。朱袁壕知道这一消息,干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十四日自立为帝,且以致仕都御史李士实、举人刘养正为左右丞相,参政王纶为兵部尚书总督军务大元帅职,纠集兵马10万,准备出鄙阳湖,下九江、南康等地,攻下南京后正式即皇帝位。
    康戌之变]
    严嵩当权之际,边患严重。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蒙古俺答率军犯大同。
    [严嵩遭贬]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 1562年)五月,明世宗勒令内间首辅严嵩辞官,其子严世藩被捕入狱。
    [荡平倭寇]
       明代倭患早在洪武二年便已开始。
    [张居正改革]

    大学土张居正(公元1525~1582年),湖广江陵县冲湖北江陵人,字叔大,号太岳。嘉靖二十六年(公元
    1547年)进士,历任编修、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吏部左侍郎兼东间大学士、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等职,是明代著名政治家。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七月,他与宦官冯保的私交很好,两人共同辅助幼年明神宗执掌朝政。神宗即位只过了一个月,大学士张居正即利用宦官冯保将高拱排挤掉,代之为首辅,并推荐礼部尚书吕调阳兼文渊间人学士,参颅机务。至此,张居正、冯保两人执掌明王朝政权。
    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是中国明代万历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的统称。
    [宁远大捷]
    天启六年(公元
    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兵13万攻明,连续攻克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杏山、连山和塔山七城,继而围攻宁远,致书袁崇焕要他投降。当时袁崇焕官任宁前参政,在大兵压境、外无援兵的危急关头,袁崇焕大气凛然,毫不害怕。他和总兵满桂、副将朱梅、参将祖大寿等集将士赦血誓师,坚守宁远。
    [李自成起义]
    李自成于崇帧十七年(公元
    1644年)春节,正式宣布建国。将西安改名为西京,国号“大顺”,建元“永昌”。
    崇帧帝自缢煤山]

    崇帧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大顺军队十北京城下会师。十七日,李自成亲率大军环攻九门。十八日,大顺军将士架云梯奋力攻城,越墙而人,攻破外城。与此同时,明太监曹化淳献彰义门出降。
    [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

    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是发生在清初(1644-1662年)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满族是由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女真族发展来的。明朝初年,他们分散居住在黑龙江两岸和松花江、牡丹江、绥芬河流域。16世纪80年代起,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用了30多年的时间,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他建立后金国(后来改国号为清),他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皇太极(即清太宗)逐步统一了我国东北地区,并屡次侵入长城以南地区。
      公元1644年3月,正当清军要打进山海关时,李自成攻进北京。不久,明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清军在山海关打败李自成的起义军以后,乘胜向北京进军。1644年5月,清军进占北京。
      与此同时,明朝在南京的一些文臣武将,决计拥立朱家王室的藩王,重建明王朝。就在这年五月,他们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年号弘光,建立了南明的第一个政权。
    [郑成功收复台湾]
      明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武备废弛,台湾、澎湖的防卫力量逐渐削弱,给外敌窥伺造成可乘之机。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1646年,清军占领福建。1662年2月,荷兰殖民者被迫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荷兰在台湾的所谓“总督”科业特和他的残兵败将狼狈地从台湾撤走。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台湾,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的伟大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