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宰相有什么不同,谁的权利更大?

如题所述

宰相是最高官职的通称,也是一种制度;丞相是最高官职的一个称呼。宰相不一定都叫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假如记不住哪个朝代的宰相具体称呼是什么?可以直接说某朝宰相,这样称呼不会错。

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宰相的官名随着朝代的更替,先后出现过:相国、丞相、大司徒、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达几十种官名。

丞相,是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辅佐皇帝总理国政的最高官职。丞相是宰相制度中具体的官职名称。战国时期的秦国(秦武王二年任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最先开始使用丞相之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7
丞相这个职务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那时候有一个相国的职位,有不少人就认为丞相的官职就是相国这个官职的延续改名而已,但出土的一些古代文献已经表明,在一段历史时期内,丞相和相国则是并存的,而丞相的职责是辅助相国处理一般的朝政的,就这么看,丞相的官职比相国要小得多,而且丞相也不是单独出现的,一般都是以左右丞相分别设立。在秦朝时还加设了中丞相的职务。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西汉末年,汉哀帝把丞相一职改为了大司空。这个名字便暂时消失了,从春秋时期到西汉,持续了300多年。直到东汉末年,曹操担任了丞相一职,才又一次的让丞相进入了历史之中。

而且这个时候相国这个职位也已经消失很长的时间了,丞相才正式的成为了百官之首。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权臣之外,基本上就不在设立丞相了。大多以其他官职的权力大小来代行丞相的职务,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录尚书事就是百官之首,也相当于丞相的地位。



每一个皇帝都不希望底下的臣子的权利过大以影响到皇权,所以在隋唐宋时期,丞相的权利往往被几个人分制管理。比如隋唐的三省,也就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最高官员,都可以看做丞相,而且三省长官都不是大家想象的当朝一品,而是三品官,一品二品的官职只是皇帝赏赐时才有的。

到了宋朝,丞相的正式官名就是同平章事,而且这个职务往往有四五个人一起来担任,由于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不喜欢别人分掉他的权利,所以他还隐秘废除了延续了很长时间的帝相坐论制度。使得官员的权利被极度压缩,后面的宋朝皇帝延续了这一政策。这也是丞相权利最小的一个时期。

到了元朝,中央设置中书省,皇帝设立中书令和左右丞相来处理朝政,而左右丞相的任务就是辅助中书令处理朝政,这个制度也过度到了明朝,明朝也设立中书令和左右丞相来分管朝政,权利十分庞大,但随着胡惟庸案发,朱元璋杀胡惟庸后,丞相随着中书省的被废被彻底清出了历史舞台。

而宰相一直都是对百官之首的俗称,历朝历代都没有把宰相列入官员名之内,上面的所有提到的最高官员都可以称宰相。朱元璋废相后,由皇帝总览政务,后面为了分担朝政,朱棣成立了内阁,刚开始的内阁权利并不大,后期皇帝把一些政务放到内阁处理,内阁权利膨胀,所以内阁首辅便被称为宰相。清朝和明朝基本一样,内阁大学士也被称为宰相。后面军机处成立,军机大臣也被称为宰相。
第2个回答  2019-02-15
通常宰相和丞相是一个概念,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丞相,是中国古代最高官职。代替皇帝统帅文武百官、辅佐皇帝总理国政的最高领导。 自从战国时期设立丞相,一直到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时间跨度长达一千六百年之久。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

至于在丞相和宰相谁的权力大,二者不是一类所以没有可比性。宰相只是个制度,而丞相是个实质的官名。宰相制度起于春秋时期,完结于明代,明代废除宰相制度以后形成了“内阁”制度,清承明制,无名义上的宰相制度。 历代宰相制度介绍: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管仲拜相就是春秋时期,东周列国的故事之一。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
第3个回答  2019-08-04

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哪个权力更大?

第4个回答  2019-02-21
宰相指的是一种制度,

丞相是真正的官名。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区别: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不是具体的官名。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宰相的制度最早来自春秋时期,不过在明朝的时候消失了,变成了内阁制度。

而宰相也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在历史上,第一个宰相就是管仲,作为第一位非常杰出的宰相,管仲在历史上的地位,自然不用说,延续他之后,中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宰相。

到了秦朝的时候,出现了左右丞相,后来还出现了所谓的中丞相,左右丞相各自负责自己的事情,汉朝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说曹操,就是一个丞相。

宋朝的时候,宰相成为了官民,明朝的时候,丞相的称呼消失了,皇帝亲政,但是却设立了大学士,被称为辅臣,清朝的时候,出现了内阁,军机大臣等等,其实从权利上来看,这人就是所谓的宰相了,只是称呼发生了改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