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歌词写的什么?除了李清照那段,其他完全不通啊

宫长骁瘦什么意思?这歌除了李清照那段讲得通,其他完全不通啊。比盗将行狗屁不通多了。 寻香误觅亭侯 纵饮朝霞半日晖 一任宫长骁瘦 ,啥意思啊

全诗中的风雨都代指坎坷磨难,李清照词是对前面的总结,体现的思想是女子和男子共度苦难,希望能够和和美美,最后却都落得个绿肥红瘦。整个词水平非常高。
全诗处处应和绿肥红瘦,以剧中明兰的遭遇渐渐展开,绿代指男子,红代指女子。
花开需“傍柳”——女子长成需要借着家中男子的功名来追求幸福。
寻香误觅亭候——本应找个书香世家却嫁了个武夫。
纵饮朝霞半日晖,风雨着不透——纵然饮取了朝霞(夫君年少有为),只得半日光耀(女子需要十分孝敬婆婆,夫家再有能耐也只有老来才得自在),两人齐心协力一些小波浪也都稳稳过去了。
一任宫长骁瘦,台高冰泪难流——任你起起落落,我纵有委屈,在这地位上也不能不顾体面
“一任”指的是“任你,任凭”,“任”在任何古诗里从没有做官的意思。如“一任群芳妒”
宫长指的是“宫长羽短”,尚书有说“宫,音之主”,代指出任中枢,荣华富贵
骁瘦,指的是马瘦,代指仕途不顺,人生失意(古道西风瘦马)。
锦书送罢蓦回首,无余岁可偷——送完了家书,蓦然回首,已经垂垂老矣。
这首词是我见到和李清照最好的了,没有点积累还真的看不懂啧啧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7
这么我见到最好的解释
一朝花开傍柳——明兰身为大家族中的小庶女已经慢慢长成,开始像花儿一样亭亭玉立。
寻香误觅亭侯——本以为身为大家族的庶女,规规矩矩找个人家就可以了,却遇到了顾二。“亭侯”应该是取自“新亭侯”,在这里代指武将,也就是顾二。
“纵饮朝霞半日晖,风雨着不透”——朝霞与晖,可以看做指代时间流逝。就算相处半生,共度风雨,却依然有“不透”之处。
下半段:“一任宫长骁瘦”——按照第一段的断句,这里应该也是“一任/宫长/骁瘦”。为官一任,直到仕途出现艰险之处,门庭萧条,战马亦消瘦。
“台高冰泪难流”——登高跌重,狱中滴水成冰,泪水亦难成行,无法流下。
“锦书送罢蓦回首,无余岁可偷”——“山盟犹在锦书难托”的“锦书”指家信。二人历尽磨难相思与分离,突然回头相见之时,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分开他们。
第2个回答  2019-01-16
一朝花开傍柳 寻香误觅亭侯 纵饮朝霞半日晖 风雨着不透
这段的主题是“相聚”——写男子宁愿为佳人流连沉醉,而耽搁了从军远行、建功立业。化用了“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句子。
一任宫长骁瘦 台高冰泪难流 锦书送罢蓦回首 无余岁可偷
这段有点费解,大致是在写“分离”——“宫”可能是指月宫“广寒宫”,“台”则是月宫中的琼楼玉宇,所谓“高处不胜寒”,故而能凝泪为冰。月亮只是瘦月,说明并非团圆时节的满月,故而要向远方的伊人送去锦书、传达消息,以怀念曾经美好相聚岁月的逝去。大体是在化用“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句子。又或者“宫”是指帝都宫阙,“长”是远的意思,“台”则是指远离都城万里之外、边关寒塞的烽火台。如此则“宫长骁瘦”可能是有“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句中的意味。
第3个回答  2019-01-17

一点拙见:

一朝花开傍柳 寻香误觅亭侯 纵饮朝霞半日晖 风雨着不透

花开傍柳的时节,寻着香气去观赏却误撞见了亭侯(某个有爵位的人),饮酒作乐时光飞逝,共度风雨(风雨不透指风刮不进、雨透不过)。两情相悦,万事不阻,风雨不透。

一任宫长骁瘦 台高冰泪难流 锦书送罢蓦回首 无余岁可偷

“一任”是指当了官,然后宫长骁瘦指深宫、官场、战场尔虞我诈,台高(地位高后)心冷如冰,泪也不再易流。锦书派人送回后,蓦然回想起曾经,可惜时光已逝,再也不能‘偷’回青春。

第一段讲述的是爱情来临,相遇相知。第二段是形势所迫,爱情无法如意。锦书送回的家人,可能不是自己原本所想娶的妻子。爱情败于现实,可叹没有岁月可以‘偷’。

这一段话体现的是一个‘惜’。后面李清照的词所体现的也是‘惜’,惜花,惜事,更惜人。

第4个回答  2019-01-24

知否里这段歌词的前半段看着就有些怪怪的,无非想借着后边清照的词来长点身价,但明显文学修养不够、诗词格律不精。首先是辞藻堆砌意义模糊,“宫长骁瘦”实在难以理解、网友们的自解也十分牵强;“寻香误觅亭侯”?女子寻香在此也是感觉怪怪的;“风雨着不透”是想和清照词的雨疏风骤呼应么?可惜有点摸不透。不多说了、反正就是字面看着热闹而已。再说格律问题,看得出作者还是想尽量模仿宋词格律风格、奈何学艺不精、几处都漏着风了,敝人此处帮作者代拟一下他应想达到的格律效果,首先他应是模拟上下阙、两阙平仄关系一致的格式。下面对比一下:

 花开傍柳 寻香误觅亭侯 纵饮朝霞半日晖 风着不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一任宫长骁瘦 台高冰泪难流 锦书送罢回首 无余岁可偷

中间括号里是上下阕相同的平仄句式,很明显、上阙第一句的“朝”(应仄而平)、第四句的“雨、透”(应平而仄)都不符诗词格律,第三句则整个都反了;下阕还好、只第三句“蓦”字一处有犯、尚可谅解。总而言之,这段词非古非今、与清照词意境也很难统一,只是在剧中利用了音乐的一致性来掩盖了词义的不协调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