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语言的作文 300字

如题所述

好 叔 叔
说起捡破烂的人大家都会把他与“小偷”联系起来。我就认识一个捡破烂的叔叔。他经常到这里来捡破烂。可大伙儿谁不把他夸呀!他,只要能卖的东西都捡。就是被压在下面的烂薄膜,也会一点一点地挖出来,甚至连一根吸管也不放过。但是我们要的东西他绝对不拿,即使窗前放着的随手可得的瓷杯也不例外。要是大伙遇上什么困难,只要力所能及,他都会帮一把。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叔叔来捡破烂,就怀疑他有不正当的行为。我跑到厨房一看,啊,一只杯子不见了。抬头一看,窗户开着,手伸进来正好!我猜想那个捡破烂的东西偷走了杯子。
我跑出去一看,他的口袋里果然有一个杯子,我断定他是“贼”,你瞧:他的衣服灰不溜秋,又脏又臭,还打着补丁。头发乱糟糟,脸黑得象煤,眼睛是挺大的,透出一种“狡猾”的光,活象一个“小偷”。他看见了我,指着后面的路,用一口生硬的普通话问:“小妹妹,那条路走得通吗?”我听了想:拿了人家东西还有脸问路。我就没好气地说:“不知道!你怎么这样,怎么可以偷人家的杯子!”他抬起头说:“我没偷!”然后蹲下来默不作声地捡破烂,任凭我怎么骂,也没有反应。
这时,有一个叫花子来了。那叫花子只有一只手了,有一只脚也受伤了,浑身上下裹着块破布。他恳求我说:“小姑娘,行行好吧!给我些钱吧,我已经是两天两夜没吃东西了,我饿极了!”啊,真可怜!正当我掏钱的时候,发现只有一张一元的,我犹豫了。这时那个叔叔扣下钮扣,从胸前衣袋里摸出一只袋子,然后小心翼翼地拆开,从里面拿出一叠钱。我探着脑袋一看,只有五元钱。只见他抽出一张一元的,然后把余下的钱包好塞进衣袋里,扣上钮扣,拍了又拍,深怕钱飞掉似的。他看看叫花子,又看看那钱,最后他把钱塞进叫花子手里,又拍了拍胸前的口袋,接着又默不作声地捡破烂了。我目瞪口呆了,没想到他一个捡破烂的也那么好心,就连自己也吃不饱,还去帮一个叫花子。我有点后悔了,觉得他并没有那么讨厌了。
回到家,我发现杯子好好地放在桌子上,刚才一时性急,没看清……啊,我的脸通红通红的……
我来到后门,看见那位叔叔已经来到工地上。看着工地上随手可得的东西,叔叔头也不回地走了……
啊,多么诚实,多么乐于助人的好叔叔!我真恨自己,竟然怀疑叔叔是小偷。是啊,他的外表并不漂亮,但他的心灵是美丽的!他的衣服虽然很脏,但他的心灵是洁白无瑕的!我会永远记住这件事,永远向叔叔学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14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是她滋润着我们这些娇嫩的祖国之花,她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哺育我们成长,传授我们知识.她,中等身材,有一头棕色的卷发,洁白的瓜子脸,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罩着她那双沉稳得来又明亮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以及一对灵敏的耳朵。她平易进人,上课非常认真。讲课时,她常把难题用生活中的事例或者一些历史故事来分析给我们听,让我们一边听故事一边学知识,使我百听不厌。
有一次,有位同学在课堂上讲悄悄话,被她发现了。那时她正面对着黑板写字,我不知道她是怎样发现的,可能是她的耳朵真的像顺风耳一样吧。那位同学被她罚站了,可我看得出那位同学很不情愿站起来,是啊,有谁又想被老师批评呢!但面对着她,他还是无奈地站了起来。
无时无刻,都是她昼夜不停地为我们操心:深夜里,我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她却在皎洁的月光下,微微的灯光下为我们批改作业;白天,她又站在讲台上,引领我们进入知识的海洋,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她认真地去把每一粒种子传播给我们,并让它发芽、开花、结果,结出一堆硕大、饱满、甜美的果实……她是谁,不用说你们已经知道,她就是我们最敬佩、最熟悉的人——老师。
第2个回答  2012-03-22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记得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得力量太大了,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课堂提问,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有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