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风险分类逾期180天划入次级的规定有哪些?

贷款风险分类逾期180天划入次级的规定有哪些?

贷款风险分类逾期180天划入次级的规定是由《贷款通则》规定的。

根据《贷款通则》第四十七条贷款人应当根据贷款风险状况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人应当及时催收逾期的贷款。对项目贷款和公司贷款根据逾期天数将贷款分为逾期90天、180天、270天、360天和360天以上五个档次进行统计,并作为贷款质量分类的重要参考指标。对零售贷款应比照上述规定对逾期天数作更细致的划分。

扩展资料:

《贷款通则》第三十七条贷款人发放担保贷款时,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以及是否违反国家规定担当保证人,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贷款人发放信用贷款时,必须对借款人进行严格审查、评估,确认其资信具备还款能力。

第三十八条发放担保贷款,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签订担保合同,办理担保手续。需要办理登记的,应依法办理登记;需要交付的,应依法交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贷款通则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30

从时间上看,归入次级贷款的标准有以下2点:

1、贷款本金逾期(含展期后)90天以上至180天(含);

2、贷款利息逾期90天以上至180天(含)。

虽然贷款本息无逾期,或者逾期在90天以内,但是满足以下条件的,也归入次级贷款:

1、借款人支付出现困难并且难以获得新的资金;

2、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贷款的;

3、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

4、借款人不能偿还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

5、借款人处于半停产状态且担保为一般或者较差的;

6、信贷档案不齐全,重要法律性文件遗失,并且对还款构成实质性影响;

7、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发放的贷款。

扩展资料:

实行贷款等级分类的目标,是为了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管理;为判断呆账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借款人的还款记录能够反映贷款的逾期状况。分类时,应将贷款的逾期状况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

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业务经营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不能用客户的信用评级代替对贷款的分类,信用评级只能作为贷款分类的参考因素。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8-16
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

  为了加强银行业信贷管理,改进贷款分类方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试行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日

  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试行)

  第一章 贷款分类的目标

  第一条 为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改进贷款分类方法,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 本指导原则所指的贷款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通过贷款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

  (二)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管理;

  (三)为判断呆账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二章 贷款分类的标准

  第三条 评估银行贷款质量,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第四条 五类贷款的定义分别为:

  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五条 使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三)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四)贷款的担保;

  (五)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

  (六)银行的信贷管理。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借款人的还款记录能够反映贷款的逾期状况。分类时,应将贷款的逾期状况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

  第六条 需要重组贷款应至少归为次级类;重组后的贷款如果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然无力归还贷款,应至少归为可疑类。

  重组贷款是指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合同条款作出调整的贷款。

  需要重组贷款或重组后的贷款若具备其他更为严重的特征,可参照本指导原则第四条和第五条作进一步的调整。

  第七条 违反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发放的贷款应至少归为关注类。

  第八条 贷款风险分类法是对贷款分类的最低要求,也是判定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基础。

  第三章 贷款分类的基本要求

  第九条 贷款分类是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贷款分类的可靠性,商业银行还必须至少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信贷规章、制度和办法;

  (二)建立有效的信贷组织管理体制;

  (三)实行审贷分离;

  (四)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保证贷款档案的连续和完整;

  (五)改进管理信息系统,保证管理层能够及时获得有关贷款状况的重要信息;

  (六)督促借款人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第十条 商业银行可直接采用本指导原则第二章规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标准,也可依据本指导原则,从自身风险防范和信贷管理需要出发,制定相应的贷款分类制度。

  商业银行自身制定的贷款分类制度应与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贷款风险分类法具有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十一条 在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分类方法的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贷款的期限管理。对逾期贷款应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进行统计与监测。

  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制定明确的贷款重组政策和程序,对需要重组贷款的标准、贷款重组的方式、程序、重组后贷款的管理作出明确、合理的规定。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制定明确的抵押、质押品管理和评估的政策和程序。对于抵押品的评估,在有市场的情况下,按市场价格定值;在没有市场的情况下,应参照同类抵押品的市场价格定值。

  第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制定明确的保证贷款管理政策,对此类贷款的分类应充分考虑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和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的能力。

  第十五条 对贷款分类时应注意:

  (一)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业务经营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二)不能用客户的信用评级代替对贷款的分类,信用评级只能作为贷款分类的参考因素。

  第四章 贷款分类的组织与实施

  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至少每半年对全部贷款进行一次分类。

  如果影响借款人财务状况或贷款偿还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应及时调整对贷款的分类。对不良贷款,应严密监控,重新审查借款合同执行情况和贷款担保情况,根据贷款的风险情况重新分类。

  第十七条 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分类,应遵循内部控制原则,保证贷款分类的独立、连贯和可靠。

  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要对贷款分类制度的执行、贷款分类的结果承担责任。

  第十八条 商业银行要保证贷款分类的信贷人员和复审人员具有必要的信贷分析知识,熟悉贷款分类的基本原理。要通过培训和必要的措施保证贷款分类的质量。

  第十九条 商业银行的内部报告制度应对贷款分类的报告关系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管理层能及时了解贷款质量及变化情况。

  第二十条 信贷人员应该全面掌握并熟悉借款人和贷款的情况,有责任把借款人和贷款的真实情况书面报告给负责分类复审的部门。

  第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定期对贷款分类政策、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将检查结果向上级行或董事会作出书面汇报。

  第五章 贷款分类的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控两种方式对商业银行贷款质量进行监控。

  第二十三条 中国人民银行原则上每年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包括专项检查和常规检查;对贷款质量出现重大问题的商业银行,将予以更加严格的监管。

  第二十四条 中国人民银行在检查商业银行贷款质量时,不仅要独立地对其贷款质量进行分类,还要对其信贷政策、信贷管理水平、贷款分类方法及分类程序和结果作出评价。

  第二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要求报送贷款分类的数据。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以及呆账核销情况应依据有关法规披露。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指导原则中的“贷款”系指《贷款通则》中规定的各类贷款。

  对表外项目中的直接信用替代项目,例如备用信用证、担保、不可撤销贷款承诺的分类,可直接使用本指导原则中的分类方法;对其他授信项目的分类,可参照本指导原则。

  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该按照谨慎会计原则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提取普通呆账准备金,并根据贷款分类的结果,提取专项呆账准备金(包括特别呆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的具体计提办法另见有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类商业银行。

  政策性银行和经营信贷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可参照本指导原则建立各自的分类制度,但不应低于本指导原则所提出的标准和要求。

  第三十条 本指导原则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指导原则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附:

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说明

  第一部分 关于贷款分类标准

  在理解贷款风险分类标准时,关键是把握还款可能性这个核心。贷款的内在风险和损失程度不同,还款可能性也就不同。贷款风险分类正是从还款可能性出发,将贷款划分为不同的档次,并且以此来揭示贷款的真实价值。

  一、正常贷款借款人一直能正常还本付息,银行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各方面情况正常,不存在任何影响贷款本息及时全额偿还的消极因素,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贷款会遭受损失。

  二、关注贷款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没有问题,但是存在潜在的缺陷,继续存在下去将会影响贷款的偿还。关注类贷款的特征包括:

  (一)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例如借款人所处的行业呈下降趋势;

  (二)企业改制(如分立、租赁、承包、合资等)对银行债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三)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变化;

  (四)借款人的一些关键财务指标,例如流动性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存货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下降;

  (五)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六)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调整,例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或概算调整幅度较大;

  (七)借款人还款意愿差,不与银行积极合作;

  (八)贷款抵押品、质押品价值下降,或银行对抵押品失去控制;

  (九)贷款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疑问;

  (十)银行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监督;

  (十一)银行信贷档案不齐全,重要文件遗失,并且对于还款构成实质性影响;

  (十二)违反贷款审批程序,例如超越授权发放贷款。

  三、次级贷款贷款的缺陷已经很明显,正常经营收入不足以保证还款,需要通过出售、变卖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次级类贷款特征包括:

  (一)借款人支付出现困难,并且难以获得新的资金;

  (二)借款人不能偿还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

  (三)借款人内部管理问题未能解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

  (四)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套取贷款;

  (五)借款人经营亏损,净现金流量为负值;

  (六)借款人已不得不寻求拍卖抵押品、履行担保等还款来源。

  四、可疑贷款贷款已经肯定要发生一定的损失,只是因为存在借款人重组、兼并、合并、抵押物处理和未决诉讼等待定因素,损失金额还不能确定。可疑类贷款特征包括:

  (一)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二)贷款项目,如基建项目处于停缓状态;

  (三)借款人已资不抵债;

  (四)企业借改制之机逃避银行债务;

  (五)银行已诉诸法律来收回贷款;

  (六)贷款经过了重组,仍然逾期,或仍然不能正常归还本息,还款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

  五、损失贷款贷款要大部分或全部发生损失。损失类贷款特征包括: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经依法宣告破产,经法定清偿后,仍不能还清贷款;

  (二)借款人死亡,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死亡,以其财产或遗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贷款;

  (三)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

  (四)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逾期贷款;

  (五)贷款企业虽未破产,工商行政部门也未吊销执照,但企业早已关停或名存实亡;

  (六)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等历史原因造成的,债务人主体已消亡,悬空的银行贷款。

  第二部分 贷款分类的程序与方法

  一、贷款分类的程序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分类,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对同级或下一级分行贷款的分类,按实际操作顺序,一般应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评估被查银行贷款分类制度,以及贷款分类过程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对以上内容的评估是中国人民银行专项资产质量检查时的重要内容,主要是要了解银行贷款分类制度是否能够真正揭示贷款的真实价值,是否符合《指导原则》规定的最低标准,是否与《指导原则》规定的贷款风险方法有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则应主要监督分类过程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二)了解贷款的还款记录,确定贷款的逾期状况。

  贷款的还款记录是借款人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的综合体现,显示贷款本息的逾期情况,是贷款质量的直观反映。贷款的还款记录一般有三种情况:贷款还款记录不佳,还本付息出现逾期;贷款本息尚未到期;贷款还款记录良好,借款人能还本付息。根据《指导原则》,可根据贷款的还本付息情况,作出对贷款的初步分类。

  对单笔贷款的分类,一般从判断贷款的还款记录开始,但仅靠贷款的还本付息情况,还不能判断贷款的质量,应对影响还款可能性的因素进行分析。例如,本息偿还逾期30天(含30天)以内的贷款可视为正常贷款,但如果分析发现,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很差,或净现金流量出现负值,则贷款应划为关注类贷款或以下。

  (三)确定贷款的还款可能性,并得出分类结果。确定还款可能性,应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银行的信贷管理、贷款的担保五个方面的因素。

  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需要分析借款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借款人还款能力是决定贷款本息是否能及时收回的主要因素。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很多,包括借款人的经营管理状况、外部经营环境、贷款的行业和国家风险等。还款意愿是指借款人按合同规定还本付息的主观愿望。

  造成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不明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有:贷款合同要素不全,还款条款含义不明确,或由无授权的人员签字等。

  贷款担保包括对贷款的抵押、质押和保证,是贷款本息偿还的第二还款来源,重要性仅次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在借款人还款能力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贷款抵押品、质押物的变现能力,保证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至关重要。

  银行的信贷管理与贷款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分类时应将银行的信贷管理水平作为一个总体因素进行考虑。对信贷管理水平差的银行或专业素质差的信贷人员发放的贷款应进行重点检查。

  分类过程中,在确定贷款的还款记录后,对以上五类因素的分析各有侧重,也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例如,对还款记录良好的贷款,对还款意愿、还款的法律责任的分析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而对还款记录不佳的贷款,则应对所有因素进行分析。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对借款人还款能力首先作出判断。

  另外,在评估借款人还款的可能性时,应了解贷款的用途、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借款人的资产转换周期。

  二、贷款分类中的拆分法贷款分类中,往往需要区别不同情况,将一笔贷款拆开分成不同的档次。拆分法一般适用于保证贷款、以及面临清算的贷款人发放的信用贷款。例如,银行向某借款人发放了一笔信用贷款,该借款人正面临清盘,根据对清盘最终结果的估计,清算完毕后,银行发放的贷款本息中至少能获得40%、最多不超过65%的补偿,则该笔贷款的35%可划分为损失,25%可划分为可疑,40%可划分为次级。对于保证贷款,可利用相似的原理进行拆分。

  第三部分 对不同种类贷款的分类

  一、消费贷款消费贷款金额小、笔数多,贷款人一般没有财务报表,银行难以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但是,消费贷款又有一个特点,即风险因素比较简单,因此可以根据贷款逾期情况,采用批量处理的方法进行分类。

  对于住房按揭贷款,可参考以下方法进行分类:如果贷款本金或利息拖欠还款6次或180天以上,至少分为次级;拖欠还款12次或360天以上,至少分为损失类。

  对于信用卡透支,可参考以下方法进行分类:如果贷款本金或利息拖欠还款3次或90天以上,至少分为次级类;拖欠还款6次或180天以上,至少分为损失类。

  二、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和银团贷款对短期贷款,主要考虑借款人的短期偿债能力,即借款人的流动性;同时,进一步分析现金流量等其他因素。

  对中长期贷款,应主要考虑借款人的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借款人的杠杆比率,分析其资金来源结构的合理性,评价其经济基础牢固程度。如果借款人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较强,但是财务杠杆过高,负债过重,则贷款应归为关注类。

  对于银团贷款,分析的重点仍然是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三、政策性贷款和特定贷款与一般贷款相比,政策性贷款的发放带有很大的被动因素,不是完全按照商业原则发放,这部分贷款的质量相对较低。但是,贷款分类本质上是对贷款风险程度和真实价值的判断,因此不论贷款是何种原因、何种背景下发放的,这些原因和背景都不应成为贷款分类的依据,否则,就不能反映贷款的真实价值。因此,对政策性贷款应按照《指导原则》第二章确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对国务院批准的特定贷款项目发放的贷款,由于国务院会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弥补银行因贷款造成的损失,因此,对此类贷款可以免予分类。

  四、“破产废债”企业的贷款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借款人“假破产、真废债”的情况,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对这类贷款进行分类时,检查人员首先要完整、真实地掌握贷款的状况,其次要从贷款分类的标准出发,紧紧抓住还款可能性这个核心,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根据贷款偿还可能性的不同,可将贷款拆分为不同的档次,对于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追索,确定无法收的部分,要归为“损失类”;对于还不能确定的部分,则归为“可疑”类。

  五、违规贷款与一般贷款相比,发放违规贷款除承担因贷款业务而正常发生的风险外,还需承担额外的法律风险,这样就使贷款的风险放大了,影响到贷款的正常偿还,而且有的违规行为引发的风险已非常严重。因此,对所有的违规贷款,即使从眼前看贷款的偿还有充分保证,也应分为关注以下。

  违规贷款一般包括:对关系人的信用贷款,以优于同类贷款条件向关系人发放的担保贷款,以及以贷收息、违规展期、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违反利率规定以及借款人不具备《贷款通则》所规定的资格和条件的贷款。

  第四部分 关于信贷档案的结构和要素

  贷款分类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信贷档案。一般地,信贷档案应至少覆盖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客户的基础情况,包括:

  (一)贷款人的名称、地址、企业类型及所处行业、业务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

  (二)组织结构、业主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况,以及附属机构的情况;

  (三)借款人的经营历史、信誉评级,以及保证人的基本情况。

  二、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信息,包括:

  (一)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外部审计师的报告、借款人的其他财务信息,例如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情况;

  (二)保证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外部审计师的报告和其他财务信息。

  三、重要文件,包括:

  (一)借款人贷款申请;

  (二)银行信贷调查报告和审批文件,包括长期贷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上级行的立项文件、批准文件;

  (三)贷款合同、授信额度或授信书;

  (四)贷款担保的法律性文件,包括抵押合同、保证书、抵押品评估报告、财产所有权证,例如地契、房产证明等;

  (五)借款人还计划或还款承诺。

  四、往来信函,包括信贷员走访考察记录、备忘录。

  五、借款人还款记录和银行催款通知。

  六、贷款检查报告,包括定期、不定期的信贷分析报告、内审报告。

  银行应该制定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个借款人建立完整的档案。信贷员有责任保证客户信贷档案的完整和真实,如有漏缺,应以书面形式说明。

  检查人员应该对银行信贷档案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批评。重要法律文件(例如贷款合同、担保合同)缺失或有误导致法律责任不清的贷款应至少归为关注类(包括关注)以下。

  第五部分 其他问题

  一、贷款抽样方法贷款分类过程就是逐笔确定贷款的真实价值的过程。如果由于时间和人力的限制,检查人员无法对所有贷款进行分类,就应该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取分类样本,即根据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优先选取风险较大的贷款。一般地,贷款样本中应包括以下几组贷款:

  (一)全部逾期贷款、信息贷款、已经重组的贷款、卷入法律诉讼的贷款、内部审计或信贷管理部门认为有问题的贷款;

  (二)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次检查中确定的不良贷款;

  (三)关系人贷款;

  (四)银行内部评为关注类的大额贷款;

  (五)过去一年新发放的大额贷款;

  (六)超过一定金额的贷款户。

  (七)其他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贷款质量检查时,贷款抽样比例可视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和信贷管理水平进行调整,但应保证能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制度、程序和分类结果的可靠性作出判断。对贷款质量较差或者信贷管理水平较低的银行,应调高抽样比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部门应对全部贷款进行分类。

  二、如何检验不同银行、或不同分支机构对贷款分类标准的执行情况,一个可行的方法,是比较它们对同一借款人,或对同一笔贷款,或类似贷款的分类结果与理由。

  三、关于贷款风险分类法的适用范围商业银行的产包括授信资产、投资和其他资产,其中授信资产又可分为对同业的授信和对客户的授信。

  根据《指导原则》第二十八条,贷款风险分类法适用于《贷款通则》确定的各类贷款、以及表外项目中的直接信用替代项目;对其他授信项目的分类,可参照使用。这里,“其他授信项目”包括金融机构的拆出资金、承兑汇票等。因此,根据该条,银行的所有授信资产均可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法进行分类。
第3个回答  2023-12-19
贷款风险分类逾期180天划入次级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还款逾期180天:根据规定,如果借款人在未能偿还贷款180天后仍未进行清偿,该贷款将被视为违约。
2.划入次级分类:一旦贷款被认定为违约,它将被划入次级分类。这意味着贷款的风险性增加,获得资金的潜在回收可能性降低。
3.影响信用评级:次级分类会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产生负面影响。银行或金融机构可能会调整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从而影响其未来获得贷款或其他金融服务的能力。
总结:
根据规定,贷款风险分类逾期180天后将被划入次级分类。这种分类将导致借款人信用评级下降,并且可能会对其未来获取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造成困难。
扩展资料:
贷款风险分类是银行或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表现将贷款进行归类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贷款进行分类,银行可以更好地评估其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管理不良债权。通常,贷款被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和可疑四个等级,其中次级分类是风险程度较高的一类。对于逾期180天的贷款,它将被视为严重违约,并被划入次级分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8-16
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强对小企业贷款的管理,科学评估小企业贷款质量,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及其他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小企业贷款是指《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规定的对各类小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和个体经营户的经营性贷款。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和外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本办法将小企业贷款至少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

第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贷款逾期时间,同时考虑借款人的风险特征和担保因素,参照小企业贷款逾期天数风险分类矩阵(见附件)对小企业贷款进行分类。

第六条 发生《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第十八条所列举的影响小企业履约能力的重大事项以及出现该指引“附录”所列举的预警信号时,小企业贷款的分类应在逾期天数风险分类矩阵的基础上至少下调一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