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好为话题的作文

如题所述

在生活 中常常听到“为你好”的声音。老师家长说“为你好”,孩子是否真的快活成长?亲戚好友说“为你好”,我们是否真的倍感温暖?

当听到“为你好”的时候,别人可曾想过我们的意愿?当说“为你好”的时候,我们可曾问过别人真正需要 什么? “为你好”的声音虽然是出于真心爱心,但往往是说者一厢甘心的,却很少考虑 听者心坎的感受,于是“为你好”就成了“好心办坏事”,效果适得其反。

“揠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宋人急于求成,为“禾苗”好,于是揠苗助长,好心反而坏事,最终禾苗枯逝世了。在社会竞争越来越猛烈以及应试教导的大环境下,现在有不少家长采纳填鸭式的教导模式,成了名副其实的“宋人”。他们从不问孩子的意愿,就立马布置孩子参加 各种兴趣 班;他们从不管孩子的累赘,就拼命往孩子书包塞进一本本课外辅导材料;他们从不理孩子的感受,就无情剥夺了孩子与同学 、朋友来往的权利 ……这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会口口声声对孩子说“为你好”。他们单凭主观希望请求孩子,其教导法子 无疑是“揠苗助长”。最终使孩子极有可能成为应试的工具,成为父母通向“康庄大道”的就义品。

当你对别人说“为你好”的时候,该当多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达到 “为你好”的效果 ?史铁生是一个身残志坚的作家,数十年来维持写作从不言弃,创作了《我与地坛》等作品鼓励着无数的人。在他克服厄运的背后,我们读懂了一个巨大的母亲!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总是一个人摇着轮椅去左近的地坛,“仅为着那儿回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可母亲从不陪史铁生去地坛,而是经常悄悄地在不远处追随着。她放心不下孩子,可又不愿意让孩子看见自己,怕伤着孩子的自尊心。正是这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的母亲,在心里偷偷给孩子鼓劲“为你好”,史铁生才以坚强的毅力走出了精力的困境,穿越了生命 的不幸,迎来了生活 的阳光。

“为你好”是一种无私 的付出,是一种温馨的关爱。“为你好”代表着一种热诚,意味着一种责任 。“为你好”!不只是挂在嘴上,更是发自肺腑,更是体现在每一言每一行。不论看待何人何事,我们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 问题。只要每一个人真心做到“为你好”,我信任,我们的生活 更温暖,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2
为你好

今天参加了学校的青年教师解题比赛,跟高三的学生一起做了广州市一模的语文题。因为有课,学校又未安排调课,所以我晚去了一个多小时,结果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只完成了默写之前的题和作文。有很长时间没有完整地做一套题了,因此做下来一是感觉脑袋发胀,有些疲劳,再一个就是做题速度偏慢,即便是我准点开始答题,要完成整套试题估计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也会用得满满当当,不会有什么喘息的机会。

还好作文写完了。开考之间我就计划如果时间不够,我宁愿放弃一些基础题也要把作文写了,一来手有点痒痒想写点什么,二来作文才是最能体现语文能力的一环。这次的作文是一则带材料的话题作文——“为你好”。我没有写自己比较擅长的杂文体,而是写了一篇记叙散文。我把这篇千言短文献给了父亲。这并非刻意为之,只是有一份对父亲的歉意已经压在心里很久了,总想找个机会把她倾吐出来,而这次的作文题又恰好合适,于是情绪便很自然地流淌开来。今天我把这份爱和歉意写成了文字,有一天,我一定会勇敢地对父亲说:“为你好,但是,对不起!”

说到“为你好”这个话题,今天有件事还真应景了。年级将于本周末开始补课,但到今天下午班上还有几位同学没有报名,于是我自习课把他们叫出来询问情况,并试图说服他们参加补课,结果这几位同学用温和的话语和强硬的态度回绝了我的邀请,碰了我一鼻子灰。回想这件事,我觉得我的处理方式有欠妥帖。一是学生陈述的不补课的理由有其合理之处,希望他们真能殊途同归,达成目标。二是补课本就是以自愿为原则,我没有必要死乞白赖地请求他们来补课,搞得跟“没你不行”一样,强扭的瓜不甜。三是容易给人造成这当中有是不是有猫腻的错觉,似乎有大利可图,甚至是以赚钱为本、补课为辅。我不会虚伪地说我不爱钱,我喜欢义务劳动,但是这点补课费跟我去补习机构上课和做家教比起来实在不算什么,更何况谁愿意补课,谁不愿意落得个清闲呢?想到今天这事我都有些可怜自己了。这件事我本就不该这么办,只要把话说到了,就爱谁谁去,何必这么作践自己呢?不补直接拉倒!

为你好?还是别吧!别以为我害你就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