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是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国际化的产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已逐渐从贸易主导型转向投资主导型,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较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整个80年代和 90年代初中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份额逐渐上升。1995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3064.65亿美元,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为456.42亿美元,所占份额为14.9%。最近几年,几个对外投资数额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投资的能力有所下降,但总体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还是呈增长态势,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了995.5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外投资的比较优势不同,目标也不同,因此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资本过剩型的对外直接投资
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是资本过剩的产物,或者说,是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可以称之为“资本过剩型跨国投资”。而发展中国家大多不存在资本过剩的问题,而且各国国内建设资金短缺,大规模地引进外资仍将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应属于“非资本过剩型跨国投资”,它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过剩型跨国投资”不仅在动因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而且在投资效果的价值判断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整体产业素质偏低
发达国家现有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在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率先实现,为各微观经济主体建立国际生产体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之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改造产业结构的任务还很艰巨,整体产业素质仍然偏低。这意味着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不具备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先决条件或优势,相反,是要通过国际生产体系的建立,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这种特定的宏观经济背景,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不仅仅是促进微观经济主体自身经济收益的增长,同时还必须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的客观要求,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也就是通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来带动本国产业结构的重组和优化。
3.行业分布以多种经营和传统制造业为主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更多地集中于多种经营和传统制造业。以发达国家公司为主的全球最大100家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最大50家跨国公司相比,产业分布有很大不同。多样化经营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中,所占比例高达22%,而在全球100家最大跨国公司中,仅占4%。相反,全球100家最大跨国公司,投资相对集中于电子、电器设备、化工与制药、汽车等行业,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这些行业中的投资比例较低,尤其是汽车、传媒和电信三个行业,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很少涉足。
4.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相对较低
跨国程度指数是一个跨国企业国外资产与总资产、国外销售额与总销售额和国外雇员与总雇员3个比率的均值。跨国程度指数可以衡量一个跨国公司对国外资产、国外销售和国外雇员的依赖程度。跨国程度指数高,表明海外企业相对于母国企业,在跨国公司中的地位较为重要;跨国程度指数低,表明这个公司虽然也有海外投资企业,但对母国的资产、市场和雇员依赖性较大。发展中国家最大50家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指数为54.8%,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5.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海外投资项目的劳动密集程度高
研究表明,全球100家最大跨国公司海外雇员的人均资产占有量为30.4万美元,发展中国家50家最大跨国公司海外雇员的人均资产占有量为6.4万美元。表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项目,具有资本含量较少而劳动相对密集的显著特点。
二、对外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和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趋增强,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对外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
为了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笔者引入对外投资依存度和对外直接投资依存度两个概念。对外投资依存度是指货币和资本流入流出累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FI+FI*/GDP)。这里对外投资中的货币和资本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股票与债券投资以及贸易信贷、各类贷款、存款和其他长短期的金融资产的投资。对外投资依存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中金融资产的国际化程度。而对外直接投资依存度则是指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流出累计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FDI+FDI*/GDP)。这一指标可反映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国际产业资本的依赖程度或生产的国际化程度。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一国在经济国际的过程中,首先是通过发展对外贸易来拉动本国经济增长,与此相对应的是对外贸易依存度的逐步提高。但当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出现了相对稳定或缓慢增长的态势,而对外投资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与此相对应的是对外投资依存度和对外直接投资依存度明显提高,并超过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投资特别是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
尽管目前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还处在快速增长时期,除韩国等少数新型工业化国家以外,马来西亚、墨西哥、泰国及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仍处于持续增长阶段,但他们的对外直接投资依存度也已出现增长的态势。韩国、巴西、马来西亚等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依存度增长较快,韩国从1990年的0.729%增长到2000年的 3,04%,巴西从1990年的0.386%增长到2000年的6.13%,马来西亚则从1990年的6.22%增长到2000年的9.43%。尽管许多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依存度总体上增长较快,对外直接投资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2.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均衡
(1)对外直接投资额在经常项目的收支中已占有一定比例。例如,2002年马来西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占经常项目收入的比例为34.7%,韩国为30.2%,泰国为0.64%。这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对经常项目的平衡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另外,对外直接投资的收入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缓解商品贸易项目逆差的重要组成部分。
(2)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严重不对称会加剧经常项目赤字,使国际收支恶化,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泰国、马来西亚、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的金融危机与这些国家连续数年的经常项目赤字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国家出现经常项目持续赤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收入项目和服务项目出现了连续逆差。马来西亚的商品贸易项目是连续盈余的,但由于服务项目和收入项目的较严重逆差而冲销了商品项目的盈余,从而导致经常项目赤字。泰国和韩国的商品、服务和收入三个项目连续出现赤字,收入项目和服务项目的逆差加剧了经常项目的赤字。而收入项目赤字则主要是由投资不对称(包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流入流出严重不对称),以及长短期信贷投资的严重不对称引起的。投资不对称导致投资利润支出大于投资利润收入,引起收入项目连续逆差。此外,有些发展中国家过分强调外来的直接投资,注重外商在本国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本国对外直接投资则发展缓慢,投资收入逆差不断扩大,由此产生了许多潜在的风险和国际收支逆差的压力。
三、当代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宏观产业政策与微观经营决策的冲突
在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中,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政府希望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推动本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从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其着眼点在于国家的整体利益。但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有自己的经营决策,其对外投资的目的仍然是追逐利润最大化,因此,其投资流向符合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规律。这样,国家的目标函数与企业的目标函数就发生了偏离。企业对此要么以“隐藏行动”的方式不予合作,要么要求国家给予补贴。因此,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函数中一开始就包含着政府补贴的部分。实践中,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这部分补贴盲目进行数量扩张,更有少数企业通过寻租的方式始终将这部分补贴控制在自己手中。结果,这种粗放型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根本不具竞争力,出现了所谓的“大企业病”。
2.产业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不匹配
一般来说,一国的产业结构是依据其资源的比较优势建立起来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其具有比较优势的禀赋多为不可转移的自然资源储备和劳动力。这样在不具备垄断优势的情况下,一旦离开母国的生产区位,其产业结构与新的投资区位就难以匹配,区位优势甚至会转变为区位劣势。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多是建立在资本、技术和知识这类可转移的资源禀赋之上的,这样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就可以在转移上述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新投资区位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即使在面对区位劣势或区位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也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突破资源禀赋的限制,或者利用自己对知识和技术的垄断以及市场结构的不完全性,弥补其他要素的劣势并攫取超额利润。这一点是发展中国家无法做到的。
3.世界市场结构的新变化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特征。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建立了近百个区域经济集团。但不论哪一个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对内相互开放市场,实行贸易、投资的自由化,而对外实行壁垒。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有自由贸易的性质又具有反自由贸易的性质。自由市场在缩小,封闭市场在扩大,这种双重属性导致世界市场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区域内市场、区域内与区域外市场以及区域间市场等新的次级市场结构。这种新的市场结构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战略提出了挑战: (1)如果发展中国家被排除在区域集团外,就会遭遇更多的壁垒,原有的市场机会会被区域内成员的相互投资所取代; (2)如果是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经济集团,由于他们实行贸易一体化的结果主要是贸易转向而不是贸易创造,因此反而可能产生净福利损失,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集团通常失败的原因; (3)对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从理论上说,将大大促进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但在现实中,这种形式的经济集团很少,只有美加墨自由贸易区,原因在于发达国家获益较少,缺少动力。
四、对我国的启示
1.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是由其分工演进水平决定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基本遵循这一规律。对外直接投资遵循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工业国家再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路径,但该条路径在动态过程中是可逆的。新兴工业国家在分工演进中加速了对技术、人力资本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从而能够对发达国家进行逆向投资。新兴工业国家的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即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技术和生产经验的累积,同时利用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开发和掌握发达国家外溢的生产技术。
2.由于与国内目标、企业微观经营决策发生冲突,再考虑到技术是否可得和成本、风险、对手反应等问题,发展中国家在理论上可行的一些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如学习型和策略竞争型对外直接投资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是值得怀疑的。
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推动,由于这一行为并不是完全遵循比较优势逆资源禀赋而动,因而可能会导致政府的产业政策被少数厂商利用,通过寻租竞争造成资源的错误配置,从而降低了经济效率及福利。
4.对于我国“非资本过剩型”的对外投资活动必须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层面去解析。企业的跨国投资不仅要选择能够为企业带来投资回报的项目,而且这种投资项目还应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辐射效应。这种辐射效应越大,跨国投资也就越有利。企业对外投资对母国经济发展辐射效应的强弱,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资本的增值程度,还取决于投资的产业选择。因为只有在优化跨国投资产业的基础上,才能够使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带来企业自身的利润增长,还能通过技术传递和市场扩展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提升国内产业结构开辟新的有效途径。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