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隋唐时期的中枢制度。三省指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为中央最高中枢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决策,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三省长官:中书令(隋为内史令)、门下侍中(隋为纳言)、尚书令共行宰相之职。六部为尚书省属下的中央行政机构,分掌各方面的政务及政令的贯彻执行,并对中央担任具体事务的九寺五监及地方上的府、州、县有领导、监督之权。其后,三省长官成为荣誉之职,其决策权逐渐被剥夺,宰相一职为他官参加议政所替代。唐中叶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真宰相,其后,地位尊崇的翰林学士,因拥有起草诏敕权,被称为“内相”(《旧唐书·陆贽传》)。尚书省六部及下属各司的职权,在安史乱后,由于使职的趋重与普遍化,逐渐被分割,故三省六部制在唐中叶以后,趋向名存实亡。隋唐之前的中央机构为三公九卿制三公分别为 丞相(行政) 太尉(军事) 和御史大夫(监察)[各代具体名称不同 如司马司徒等]另外的九卿则是具体行政的九个部门隋唐时采用了三省六部制度它对于三公九卿制度的改革主要在于1,废除丞相(分散行政权力)作用:行政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 加强皇帝对国家的操纵2,以门下省代替御史大夫(小幅度的分散和降低监察权力)作用:防止监察部门专权3,大幅度降低军事地位(太尉的权降低到六部之一的兵部)作用:降低分散军权所有者的地位 巩固皇权可见三省六部代替三公九卿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措施尽管皇帝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最高统治者 但在三公制度下经常看到被权臣操纵的皇帝而三省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现象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