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少年问智者:“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快乐的人呢?”智者回答说:“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
或许智慧本是同出而异名的,这一问一答让我想起另一段对话.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忠,中心者,我心唯我.恕,如心者,将心
比心.
世事纷扰,自从我们呱呱坠地而起,似乎便落入了一种欲望的循环当中.衣食无忧,或是锦衣玉食;安居乐业,或是富贵荣华;营营苟苟,或是权倾天下.小学的时候,要上重点中学;中学,就要考重点大学;考上大学,要奔锦绣前程.父母这般教给我,也许,我还会这样教给孩子.
生而为人,总有所求.
弗洛伊德谓之本我,或者是超我.
戴尔.卡耐基,在著作「
人性的弱点」中,罗列为:健康长寿,食物,睡眠,金钱和金钱所能购买到的东西,未来的生命,性满足,孩子的成长,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也如他所言,除了"被重视的感觉",这些大多都可以得到满足.
换言之,我们的不快乐,通常是来源于,不被重视.也许是考试成绩不突出,也许是老师的批评,或者家长的责骂.这让稚气的心灵满足于本我,在向往超我时,被人狠狠的砸了一棒槌.继而在人生的泥泞中摸爬滚打,挥之不去.
但是朋友,这不是真的你,你要走出来.
你一定已经在求索,或向为人们的脚步,或向周围的优越者,或者,试图看清一个遥不可及的路标.然而,这只会让你更加的困苦,迷茫.
以心入物,叫做"锐",外物入心,叫做"纷".不论你求所于何方,终究锐而易折,纷而无绪.
所以,老子说,"挫其锐,而解其纷;和其光,而同其尘".
朋友,你所求索的,在于你的本心.
一块顽石,一块
璞玉,本没有好坏高下.是人的好恶,赋予了他们的贵贱.但谁人又知,万亿年后,顽石或能化璞玉,璞玉亦沦为糜粉,重新化石?孔子说,"唯仁者能好恶",但好恶往往生于庸俗者之心.
放下对外物的执念,剥离出世事纷扰,便能"外其身而身存".心就像一面镜子,总是照见繁芜和萧疏,当你涤除了种种,便照见自己.这才是本心.发于本心,我心唯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本心的向上是一种天性,和被欲望左右,去之远矣.找到本心,便会找到人生之道.我心唯我,便会得到天的认可,再不会求之于人.认可自己的道路,别人仅仅是一种印证,一种完善,哪怕他再伟大,都不能动摇你分毫.如此便心有安乐,何来烦恼.
我心
天心,天下一心,这是造化赋予生灵的共性.
至诚我心,便是同于千万人之心.便能洞悉一喜一嗔的缘起,一怒一忧的终乞.世事如此,外物不能加诸我心,何来原谅不原谅,将心比心,才是真恕.
如此,"德必有邻",别人都愿意依附在你的身旁,自然受你影响,心有安乐,吾道不孤.
"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不知道别人如何来理解.我初到黄山的时候,黄口小儿,便是知道山就是山.再到时,我依它来体悟天地造化,凝练心境.至如今,我心唯我,山又复归于山。
参考例文
把别人当成自己
一位智者给了少年四句话,其中一句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已”。
“把别人当成自已”即在别人有危难时伸出的一只手,在别人受苦时一丝同情的眼神,也就是关爱。
社会中何尝少了关爱!从母亲的一句问候,教师的一声鼓励、朋友一丝的赞扬到捐钱给灾区人民,不都体现了关受吗?他们都有着“把别人当成自已”的精神,于是,才有了这些充满了浓浓关爱的情。
然而,生活在这样一个温暖的社会中,却有人冷若冰霜,丝毫不受感化。他们认为生活是冰冷的,没有感情,其实,正是由于他们冻上了自已的心灵,才感受不到周围的关爱。
要体验到关爱,首先要把别人当成自已,即对别人施加关爱,如果那些冷若冰霜的人首先把别人当成自已,那么,尘封的心灵就会开启,关爱的阳光就会洒满心灵,他们也就会体验到社会的温情。所以说,把别人当成自已很简单,只要开启心灵之门,对别人表现出你的关爱。
这关爱并不须多,有时只是一句话,一丝微笑,甚至是一瞥眼神,就足以感化人心。面对一车的寂静,一个司机果断地下令,让全车人看看周围的人,并对对方说“你好”,就在目光相遇的刹那,就在大家说出“你好”时,汽车中冷淡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从此,大家都熟识了。每天,有一个人未来坐车,全车的人都替他担心。这不正是一种冷漠到关爱的体现吗? 可见,关爱有时很简单。
如果你是一个冷漠的人,就请把别人当成自已,让心灵变得火热赤诚;如果你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就请继续做下去,并以此来让周围 的人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把别人当成自已”,这是一句誓言,同时也是我们应铭记于心的句子,让我们把别人当成自已,以火热赤诚之心面对每一个人。
把自己当成别人
有距离,成像才清晰。
距离可以容我们有沉淀后的思考,距离可以允许我们以冷视的目光去观察。而最容易使我们的认识出偏差的,恰是无距离的自己。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了使我们更正确地认识自己,需要把自己当成别人。
平素,我们对自己的过错总能找到借口,甚至预先就轻易地原谅了自己的过错。而对自己的小有所得却急于夸饰,沾沾自喜。这时,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当成别人,给自己一个旁观的眼神,你就会意识到:在你认为自己是最出色的时候,有可能是蒙蔽的视野培植了这种满足。
痛苦,狂妄,忧烦,自得……我们极易在任何一种情绪中坠陷,常常丧失冷静之态。由此,我们的心灵遭受了自己设置的许多劫难。这时,把自己当成别人,就可以来减轻我们的压力,使我们更好地解脱。
杨修,才智过人。但他却不能做到把自己看成别人。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弊病,自大自傲,即使非常尊重贤才的
曹操也不能容忍,最终死在曹操的手上。杨修的死表明他的“智慧”恰恰是他的愚蠢。不会把自己看成别人,就有可能发现不到自己的缺点,如此一来就容易变得狂妄自大,最终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
把自己看成别人,你才会体会“你能做的一切,从应该被做的角度看,你始终是沧海一粟。”把自己看成别人,你会毫无
优越感地自视为芸芸众生的一分子,把人生作为自己的作品去积极地干预。把自己看成别人,就像“有时候我们必须照镜子,以预防自卑感逐渐变为思想,以镜子来激励自己的精神。”
因此,我们要时刻想着把自己当成别人。当自己失意受挫而痛苦忧烦时给自己一个旁观的眼神,以便及时参省自己,平抑自己驿动的情绪;当自己得意满志而狂妄自喜时给自己一面镜子,会及时清醒自己,冷静自己躁动的心理。把自己当成别人,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将心比心
莫怨人情冷,将心来比心,一人添上一根柴,顽石也能炼成金。——题记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凡事都将心比心而后行。
宇宙一大书本,人生一大学堂。我们必须上好人生这一堂必修课,然后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我们过的是群居生活,人与人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我们要学会忍让,学会宽容,学会多一点替别人着想。如果我们爱自已尊若菩萨,窥他人秽若粪土,那么,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只有将心比心,善待自已,才能与他人和谐共处。
其实,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头顶上同一方晴空,脚踏同一块热土,大可不必如此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人生苦短,又何必为一些琐碎的事而劳神伤筋,大动干戈,闹得鸡犬不宁,甚至发动战争,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侵害呢?这一切,都只因太多时候,我们不能做到将心比心。
如果你是一个弱国,你也希望强国不要侵犯自己的主权,希望强国不要践踏自己的国土,不要在自己的国家作威作福,恣意伤害自己的子民。但是,某些强国并没有把自己放到弱国的位置上去想,他们只是为了推行自己的强权政治,为了一国的私利而无视国际的谴责。就拿美国攻打
伊拉克来说,美国对伊拉克民众犯下的罪恶,真的是磬竹难书。当你在电视上看到一批批流离失所的伊难民,当你在报纸上看到一个个因失去亲人而痛哭的镜头,当你想到自己假如是他们中的一员,你能忍受这种失去家园,失去亲友的切肤之痛吗?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如果是你们美国被别的国家去轰炸,你们又是何种感受呢?如果你们将心比心的话,或许就不会酿造成今天伊拉克人民的伤痛了。
送人玫瑰之手,历久犹有
余香,能送玫瑰的,你干吗偏要送人炸弹,送去死亡呢?将心比心,你也希望收到的是温情的玫瑰吧?俗话说:“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我们做每件事之前,都应该将心比心,三思而后行,免得造成日后尴尬的局面,免得日后自己的良心受谴责,免得让他人嗤之以鼻。
如果我们将心比心,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少一些野蛮的争斗,多一份文明礼让;少一些残酷的压榨,多一份善意的帮助;少一些阴险的欺诈,多一份真挚的人情;少一些计较与猜疑,多一份理解和信任。如果凡事我们都将心比心,即使不能做到尽如人意,但也可以无愧于心,仅此足矣。
将心比心,处世之道也!让我们将心比心,比出宽容,比出友善,比出和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