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革命先烈的故事

关于革命先烈的故事

第1个回答  2019-05-25
我很感动😭
第2个回答  2019-04-22
朱德的旧棉袄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延安给朱德总司令当警卫员的那段往事。朱德简介
在和朱总司令朝夕相处5年多的时间里,他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那可亲可敬的一言一行,既代表着我们党和军队的形象,又深深地影响着我这个普通战士的一生。
1940年的金秋时节,我正在总政治部保卫部学习。一天上午,微风阵阵,金色的阳光洒满延河两岸。宜人的天气使人心旷神怡。这时,我和学员们一道正走向学习的课堂,忽然被一位仪表堂堂的高个子军官拦住,他严肃而认真地向我宣布了一道上级的命令:即去朱总司令身边当警卫员。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毫无思想准备的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怦怦乱跳,根本无法平静下来。
当天夜里,我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怎么也合不上眼睛,称心和不称心的事一齐涌上心头。在旧社会里,我作为穷人家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上不起学,被人瞧不起的惨景,勾起我一阵阵心酸;红军解放了我的家乡,我参加了红军,经党组织培养教育,成了一名革命战士,享有了做人的权利,这激起我一遍遍幸福的回味;现在,党又把保卫总司令的重任交给我,更使我感慨万分。思前想后,一种强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好党交给我的这一重任,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当好总司令的警卫员。
第二天,按照组织上的安排,我匆匆收拾了行李,便去杨家岭报告。
刚到总司令身边不久,寒冬便悄悄来临。当我第一次看见总司令穿上一件已经发白的打着补丁的旧棉袄时,心里没有在意。可是,日复一日,那件旧棉袄好像老是跟随着他,从没有见他换过。我十分好奇,便向一些老战士打听,他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朱总司令那件旧棉袄不知伴随他度过了多少个严冬。我们到他身边后,每年冬天他就一直穿着。”
看着总司令老是穿着破棉袄,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在未向总司令请示,也没有征求任何人意见的情况下,我便自作主张,一定要想办法换下那件旧棉袄,主意打定后,便开始秘密地筹划,满以为将生米煮成了熟饭,总司令一定会默许的。
一天外出办事,凑巧遇上了后勤被服厂的曾主任,我拉着他的手寒暄了几句后,便试探性地问:“总司令穿的棉袄太旧了,做件新的换掉它怎么样?”曾主任瞟了我一眼,没有说话。我又急切地问:“行不行,说句话嘛!”他这才提醒我说:“没有征得总司令的同意,恐怕不容易办成喽!”我信心十足地说:“没问题,我想办法说服他!”曾主任见我很有信心,就问:“缝好大尺寸?”我犹豫片刻后说:“总司令和我的个头差不多,只是他比我胖些,反正做大一点就行了。”没想到,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就达成了这项协议。
没过多久,新棉袄做好了。一天晚上,趁朱总司令稍闲的时候,我兴高采烈地将棉袄送去。这之前,我也反复想过,要有受批评的思想准备。果然不出所料,当我出现在朱总司令面前时,他一看我的举动好像全都知道了,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没待我开腔解释,他指着我怀中的棉袄严肃地问:“是谁出的主意?”我恳切地回答:“是我自己!”总司令更加严厉了,加重语气说:“同志,我们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叫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你知道吗?”我第一次见到总司令发这样大的脾气,一时难以承受,脸红了,手脚也不听使唤了。总司令见我很委屈的样子,马上缓和了态度,走到我身边语重心长地说:“小金呐,我们现正处在困难时期,任何人都不应该搞特殊,尤其像我们这些人,更要以身作则。将来,新中国成立了,我们还是要艰苦奋斗嘛。我的棉衣还可以穿,新的就送回去吧!”听总司令这么一讲,我全明白了,他是为维护党和军队的形象,为了人民的利益,才甘愿自己吃苦的。想到这里,激动的泪珠早已充满了我的眼眶,想说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只能点头称是。当我告别总司令时,他又叫住了我,“要记住,以后凡是给我添什么用具和衣服,一定要先问问我,再不要先斩后奏喽!”这朴实无华而又幽默的话语,终于撞开我内疚的心扉,我立即爽快地表示:“坚决照办!”
棉袄没换成,却让我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终身受益。当我把新棉袄送还给曾主任时,他开玩笑地说:“果然不出我所料吧!留着它,以后需要时再来取吧。”可是,到1945年秋冬之际,我因工作变动要离开总司令时,那件又添了一些补丁的旧棉袄仍然穿在他的身上。
第3个回答  2019-04-04
1、董存瑞烈士

董存瑞烈士1929年10月出生于河北怀来县南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在党的培养下参加了党领导的各种抗日活动。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工作用心、做战勇敢,先后立过四次大功,得过三枚奖章。

194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城的战斗中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线,与敌人同归于尽,为胜利开辟了道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董存瑞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要学习英雄精神,沿着英雄的道路奋勇前进。

2、刘胡兰烈士

于1932年出生于山西汶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刘胡兰从小就受到革命教育。她最先学会的几个字是“,共产党万岁”。她用心参加抗战工作,还组织了妇女参战队,为党,为人民做了超多工作。

1946年7月盘踞在汶水的阎匪军狗急跳墙,风狂反扑,袭击了云周西乡村。刘胡兰同志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她英勇顽强,坚贞不屈。她跨过了战友的遗体,踏着烈士的血迹从容来到轧刀前,振臂高呼,“乡亲们,敌人的末日不远了,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万岁。”

刘胡兰同志牺牲时,年仅15岁。刘胡兰同志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刘胡兰烈士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高度赞扬了刘胡兰同志伟大而光荣的一生,她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3、黄继光烈士

黄继光烈士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1951年20岁的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射口,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道路,黄继光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4、孟起安

1943年夏,任姜南区区委书记,组织“二五”减租,开展惩奸运动。1945年8月,调任蒋垛区委书记,组织发动了对地主的清算斗争。1946年秋主力北撤,领导群众开展游击斗争。由于关节炎发作,行动不便,组织上让他暂时离职休养。1947年2月,在邱西乡西后港,不幸被捕。关押期间,敌人软硬兼施,透过其亲友诱他自首,他宁死不屈,坚持狱中斗争。

2月21日,在姜堰东场上,他被绑在电线杆上,敌人用铁丝穿过他的手心,鼻子和耳朵,敌人又把他押到南天寺广场(现姜堰中学内),一个地主举起菜刀,砍下他的耳朵,其它几个家伙一齐扑过去用刀乱戳,他昂首高呼:“共产党万岁!”倒在血泊中。

5、王璞

王璞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王璞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璞不仅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璞的家乡,王璞和乡亲们躲进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璞和乡亲们。鬼子拿着汉奸带给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璞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

鬼子把刀架在王璞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和弹藏在哪里。

王璞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齐杀人惨案--野场惨案: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4岁的王璞、王璞的母亲、弟弟和奶奶。

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王璞生前学习时用过的石板,站岗时用过的红缨枪,以及牺牲时压在身下,被鲜血染红的石块,陈列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第4个回答  2012-03-28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大量征兵。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黄继光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相似回答